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惊天第一破”启示录(3)

2018年08月04日 12:50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 

  这个一直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优质特殊钢材的“特钢巨无霸”,2016年因严重债务违约,生产经营难以维系。2017年9月,新的战略投资者进入东北特钢,加速破产重整。

  “今年以来,企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东北特钢集团总工程师董学东说,“新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后,企业管理向‘严、细、实’转变,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综合成本也降下来了。”

  不裁员,不让一个员工下岗,这是东北特钢破产重整过程中特别确定的一条原则。

  “发生债务违约、经营严重困难后,一些职工对企业和自身前途担忧,个别也有辞职走的,但破产重整方案确定不裁员后,员工的心渐渐安稳了下来。”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钢公司炼铁厂厂长白冰洋说,“现在,产能在逐渐提升,生产任务日益饱满,高级线材的日产能已经超过设计产能,计划再将设计产能提升一倍以上,车间效益不断提升,让职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更强了。”

  “与32年前‘第一破’不同的是,东北特钢并非产品没有市场,而是因为产能改造背上了180多亿元债务,每年财务负担就要30多亿元,不破产重整就是死路一条了,”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徐吉生告诉记者,“破产重整比破产倒闭进了一大步,沙钢集团注入45亿元资金,推动技术升级,重塑经营机制,让东北特钢走向新生。”

  “无论是破产试验,还是市场化法制化的破产重整,我们付出了代价,收获了经验;要在新一轮改革振兴中重塑信用,创新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徐吉生认为。

  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东北老工业基地正迎来新一轮振兴,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一些干部职工认为,东北曾走在我国改革前列,当前尤其需要发扬当年“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涅槃新生。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木西认为,“惊天第一破”,对突破社会主义企业“只生不死”的观念桎梏、确立企业破产退出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时至今日,面对比32年前更为复杂的改革形势,更要借鉴当年的改革精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说,改革要有新突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唯有如此,才能破障闯关,攻坚克难。

  从32年前的“惊天第一破”,到近年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最近东北特钢的破产重整新生,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减乘除”一起做,不断创造新的改革样本,破浪前行。

  破产改革之先起之于沈阳,突破老工业基地改革之难,更需改革自觉。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久久为功,”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处处长沈强说,“当前老工业基地的改革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改革信心和韧性,为新一轮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图为张希永的资料照片。曾经是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职工的张希永,后来转行为喜剧演员。 新华社发

  这是东北特钢集团生产车间(2016年5月9日摄)。新华社发(东北特钢提供)

  东北特钢集团一名员工在核对入库的合金钢大盘重线材产品标识(2017年5月15日摄)。 新华社发(刘德斌 摄)

【编辑:唐云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