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 乡村焕发巨大活力

2018年09月26日 14:16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正在进行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已经完成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全国的33个试点地区因为新的土地制度改革而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和生机。

  画面中热闹的场景是青海湟源县马场台村的百家宴。这一天,村民每家每户都会拿出自己的拿手菜欢聚在一起,而这样的欢聚则源于当地的宅基地改革。

  青海省湟源县马场台村村民 谢全福:原来我们散居在很远的山沟里,看个病要跑很远的路。

  马场台村位于海拔3000米的山区,由于之前没有村庄发展规划,村民分散居住。2015年,这里成为国家宅基地改革试点,村里按照规划,充分利用各项惠农资金,新建住宅区,引导村民“一户一宅”集中居住。

  青海省湟源县马场台村村民 谢守玉:比以前的房子宽敞明亮了,以前我们没有热水,洗不上澡,现在想啥时候洗澡就可以洗。

  昔日破旧杂乱的旧村庄如今变成了规划整齐有序、房屋错落有致的美丽新村,虽然每家的宅基地小了近一半,但腾退出的地,经过统一规划,不仅可以发展畜牧养殖业,同时也带活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

  青海省湟源县兔尔干村党支部书记 赵国明:新的庄廓院给村里带来了新的活力,村民发现原来自己的宅基地还可以利用。

  青海省湟源县县委书记 马建立:湟源的老百姓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了收益,改革成为撬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杠杆。

  按照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由于没有退出机制,农民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长期空置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也造成了土地的极大浪费。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全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1.6亿人,但是农村用于建设住房的用地面积却增加了3045万亩。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宪忠:现在已经有两三亿的农民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农民进入城市后,可是他的地权是不变的,长期没有人住导致败落,而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用地的时候,又无地可用。

  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第二项内容就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在成都郫都区,村里将原先办起砖厂、铸造厂等低小散企业的闲置用地,集中拆除修复后调整入市,发展创意农业基地和农耕体验园。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耕种,又不能出售,荒掉了,没得收入,这是我们最头痛的,最多的时侯有六七十亩(被荒置)。

  郫都区在两年多的试点改革中,有353亩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找到了“婆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千多家,实现了一个项目改变一个村庄,一块土地支撑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村民 罗艳梅:我们村民只需要交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入驻,就可以卖我们的农副产品了。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地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共1101宗、16.6万亩;各地共腾退零星、闲置宅基地9.7万户,办理农房抵押贷款98亿元,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制度性成果。

【编辑:郭泽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