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赋权 助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2018年11月25日 18: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天津11月25日电 (记者 张道正)利用自贸区制度创新赋权优势,积极实现源头创新,通过精准化、组合型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神助攻”,“加持”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作为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年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先行先试”优势,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助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资料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道正 摄
资料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管委会专门成立了针对猎聘的上市专项服务小组,组织了一支精英团队为我们企业上市提供全程服务,对企业能够‘轻快’上市提供了很大助力。”猎聘CFO徐黎黎回忆起猎聘“闪电”上市的经历,仍啧叹不已。

  从1月底启动到6月29日上市,短短5个月内,猎聘网完成了VIE结构重新搭建、ODI(涉及人民币投资人境外持股及境外投资)及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并一举刷新联交所最快上市记录,在业界传为美谈。这背后,天津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贸区制度创新赋权优势,利用天津自贸区外汇便利性政策,帮助猎聘实现办理时间大幅缩短,加速上市。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多来,改革开放红利充分释放。”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滨海新区区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茂荣介绍,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是设立前的两倍,注册资本超过1.6万亿元。截至10月底,国务院批复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128项任务中,天津自贸试验区已完成77项;上报127项试点经验和31个创新实践案例,15项经验和3个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准予实施的金融创新举措悉数落地。

  产业集聚效应在天津自贸区已显现。融资租赁保持领先,目前,各类租赁公司达到3256家,其中租赁公司总部超过1300家,累计租赁飞机1140架、船舶145艘、海上钻井平台13座,分别占全国的90%、80%和100%。东疆片区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航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空客A330完成及交付中心投入使用,庞巴迪公务机维修项目投产运营,海航GE发动机维修、天津航空维修中心、汉莎技术培训中心等龙头项目纷纷落户。

  天津自贸区的新业态不断壮大。平行进口汽车全产业链日趋完善;保理业务快速发展,聚集了中国铝业、渤海保理等一批代表性企业;互联网和智能科技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GE智能制造中心、西子智造空间、中兴智慧产业园、恒银智慧金融产业园等新型载体;泛文化及娱乐产业快速聚集。微影时代、慕威时尚等细分行业龙头相继落地。

  全国首批也是北方第一家民营银行、全国第一家保险国际救援公司、全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创新试点机构、天津第一家互联网基金销售公司,国内第一单新三板反向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国内保理公司最大的一单ABS产品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龙头企业和创新业务也在天津自贸区落地生根。

  作为京津冀首个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是天津自贸区诞生之日起便拥有的底色。为此,天津制定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打造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三年来,天津自贸区积极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河北企业转型升级。”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张忠东介绍,推动建立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设立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目前区内新增来自京津冀的市场主体占比超过50%,中信集团、中铁建集团、中国泛海等央企设立了一批租赁、航运、物流等功能型总部。

  与此同时,同时,实施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北京、河北企业在天津口岸通关时间缩短3天。搭建统一的京津冀网上办税服务平台,实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

  “未来,天津自贸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自贸区对京津冀的门户作用。”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张玉卓表示,天津自贸区将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服务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源要素配置一体化;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创新经验,率先向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为京津冀开发开放带来更多更大示范效应;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国贡献更多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完)

【编辑:张燕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