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龙的扶贫“茶经”:让农民收获尊严

2018年12月11日 14: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老龙的扶贫“茶经”:让农民收获尊严

  新华社长沙12月11日电 题:老龙的扶贫“茶经”:让农民收获尊严

  新华社记者 史卫燕

  冬日,寒气逼人,老龙长途跋涉抵达深山中的贫困户周松清家。周松清正在指挥工人搭建自家的新房,看到他,赶忙停下活,喊“老龙来啦”,让家人把火盆点起来给老龙暖暖身子。

  就在前年,老龙第一次来到周松清家,递给他茶树苗时,周松清给了他一个白眼:“茶叶两头尖,三年两头癫!我宁愿地荒着也不种茶!”

  老龙一时无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化人,“癫”的含义他再清楚不过。

  湖南省安化县是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人民因山高水深而生活穷苦。与此同时,安化也是著名的“茶乡”。因山奇水碧,茶树在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这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之一,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就曾记载安化黑茶“渠江薄片茶”,其“百两茶”“千两茶”更是闻名海内外。

  从小,老龙就跟着父母种茶卖茶换回米、油等物资。当时,因为茶农只懂产业种植,产品和市场没有对接,价格波动大,历史上甚至出现过茶农砍茶毁园等事件,许多茶农对茶叶怀有恐惧,称其“癫”。

  茶叶无法填饱肚子,年轻人就想办法离家谋生。19岁的龙文初,也就是现在的“老龙”就是其中一员。怀着忐忑的心情到达深圳后,他从小工做起,慢慢通过自学,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领导。

  2010年,龙文初回家乡时发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安化黑茶”已经走出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新路,并逐步带动茶农致富。

  深怀乡愁的龙文初心潮澎湃。深思熟虑后,他成立了“湖南坡”茶叶公司,公司成立时他郑重在日记本上写下“让农民在土地上收获尊严”。在公司经过精细化管理培训的他,决定用精细管理的方式发展茶产业,带动更多茶农脱贫。

  首先就是要发动茶农来种茶。面对周松清等茶农的拒绝,他经过测算,提出以保底价收购茶叶,保证茶农不亏,这样一来许多茶农纷纷加入。

  其次是提供优质种苗和肥料,建立茶资源档案,对每个茶园的茶叶建立产品身份证,并进行包括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在内的400多项质检。

  产品在黑茶高端市场受到欢迎,老龙也帮不少贫困茶农增了收、脱了贫。“安化黑茶是一个能稳定就业的产业。”龙文初说,茶园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

  他算了一笔账,由公司定点负责收购鲜叶,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茶农在茶园种植、培管上实现第一次就业。鲜叶的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均由茶农主导完成,每天采摘鲜叶的工资70元到120元不等,每公斤黑毛茶的加工增值也达6-8元,这类生产活动为茶农提供了大量第二次就业机会。同时,农闲期间,农民又可以到公司从事制茶、包装、拣梗、销售等工作,茶农实现第三次就业。这样一来,基本上保证了茶农全年能创收。

  龙文初并不满足于此,他总觉得,匠心是他们做出好产品的唯一原因,帮扶贫困老乡致富也必须精益求精。

  在安化,他们公司负责6个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共285户,1070人。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他为每一个贫困户都制作了产业扶贫档案。里面有龙文初精心设计的贫困户家庭状况摸底表,其中贫困户的现有资源、脱贫意愿措施、脱贫收入差距清清楚楚,尤其人性化的是,设置了长效扶贫措施和临时脱贫措施,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方式,让贫困户不仅能实现脱贫,而且能确保以后不再返贫。

  这几年老龙确实为贫困户操了不少心,贫困户谁家有病,谁家有孩子上学他有一本账。老龙的扶贫“茶经”是安化县黑茶茶叶扶贫的缩影。2017年,安化县茶叶产量7.5万吨,占全国黑茶产量的32.5%,全县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3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7万人,安化黑茶产业日益成为全县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