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农业四十载:从“为吃饱发愁”到多产业居全国前列

2018年12月18日 0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农业四十载:从“为吃饱发愁”到多产业居全国前列
    2018年3月14日,甘肃平凉官方与海升集团签订了政企合作协议,欲依托欧盟种植技术加快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步伐,同时通过“海升模式”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广,助推中国农业领域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资料图) 崔琳-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18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17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0年前,甘肃农民为吃饱肚子发愁,如今的甘肃,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生产实现了“十四连丰”,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近年来,进入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该省多项农业产业已逐步跃居全国前列。

  自称甘肃“三农”工作老兵的李旺泽介绍说,在此基础上,甘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正加速由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变,民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12月8日,酒泉戈壁滩上一座座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着嵌入周边皑皑白雪中,高空俯瞰尤为壮观。 杨艳敏 摄
图为12月8日,酒泉戈壁滩上一座座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着嵌入周边皑皑白雪中,高空俯瞰尤为壮观。 杨艳敏 摄

  李旺泽通过一组数字向记者展示40年来的巨变:1978年,甘肃农林牧渔总产值22亿余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9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元。到2017年,农业增加值1063亿多元,增长了近5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6元,增长了80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29.7元,增长了91倍。

  “我从读书到工作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一个‘农’字,自己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阶段,也亲眼见证了甘肃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李旺泽梳理称,甘肃农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1978年至上世纪末,由“吃不饱”到丰年有余。李旺泽回忆道,在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冒险签订包产到户协议一个月后,甘肃陇南地区宕昌县哈达铺公社率先打破“大锅饭”,实行大包干,拉开了全省包产到户的序幕。“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图为12月8日,甘肃酒泉农户在温室大棚内忙碌。 杨艳敏 摄
图为12月8日,甘肃酒泉农户在温室大棚内忙碌。 杨艳敏 摄

  一方面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努力探索旱作农业之路。李旺泽说,特别是针对甘肃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现状,全省民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有水路走水路、没有水路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苦干加实干,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创了符合甘肃实际的旱作农业之路,上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温饱的目标。

  李旺泽说,本世纪初到2010年前后,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等支持西部发展的政策,同时中央大力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新农村建设举措,不仅全面取消“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而且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再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加之农业科技广泛应用,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李旺泽表示,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后,民众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农民既能“吃得饱”,又能“有钱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怎么办?还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寻找出路、靠创新推动发展。李旺泽解释说,一方面,转观念,用创新思维谋划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调结构,变资源禀赋为产业发展优势。

  借助国家政策机遇,甘肃做大做强“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特色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牛、羊、果、菜、薯、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农业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和独特的位置,不仅极大地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农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

  2010年以来,甘肃坚持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统筹支持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冷链物流、品牌打造、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和要素,初步构建起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三产融合,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循环农业、戈壁农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产业示范园,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全省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李旺泽表示,这一时期,甘肃中药材、玉米制种产量跃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产量跃居全国第2位,全省中药材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苹果产量跃居全国第5位,羊饲养量跃居全国第7位,牛饲养量跃居全国第13位,成为甘肃农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为该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编辑:张燕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