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学泰斗刘诗白:经济学家不是神 只是看得远一点

2018年12月24日 04:09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专访“90后”经济学泰斗刘诗白:

  经济学家不是神 只是看得远一点

  缓步走来,和来访者依次握手,一个不落。泡茶,招呼落座,今年93岁高龄的刘诗白像邻家爷爷一样,热情、和蔼、可亲……

  12月20日,《刘诗白选集》正式出版发行前夕,四川成都,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专访。

  从学生到学者,从学习到学术,从故往到现今,近两个小时访谈中,刘诗白始终保持一个语速,娓娓道来。

  尽管专注经济学研究已超过70年,尽管《选集》字数多达500万字,尽管桃李满天下,我国经济学界泰斗级人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先驱研究者、“90后”的刘诗白却十足谦虚。他说:“经济学家不是神,只是看得远一点!”

  出书

  “出版社开始是准备出版全集,我本人要求改成选集”

  刘诗白于1925年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在抗战时期,其父亲曾担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母亲工于诗词歌赋,与当时著名女词人沈祖棻是好友。正是受书香门第的文化熏陶,刘诗白自小就热爱文学和社会科学。

  “我的名字叫刘诗白。白字以前是有单人旁的佰。”刘诗白说,“这有点自我吹嘘。”寓意采集众人之长,通过积累,发散,成自己之“诗风”。后来,就把单人旁给取掉了。

  《刘诗白选集》分为13卷17册,选择性收录了刘诗白1946年至2018年期间公开出版的主要论著、讲话稿、会议发言、访谈等百余篇,还特别收入了其1961年至2016年的未刊发论文近50篇,以及2018年完成的近15万字哲学笔记和书法作品,共计500万字。

  “出版社开始是准备出版全集,我本人要求改成选集。”刘诗白说,早期,他曾发表过很多文学方面的写作,如《论古诗19首研究》、小说《秋叶的故事》,还有用笔名写的《追悼李闻两教授的惨案》等。但这些文章都找不到了。“所以全文不全,就不能叫全集,只能成为选集。”

  12月20日下午,负责出版《刘诗白选集》的四川人民出版社送来两套。指着精美的书封,以及自己撰写的“刘诗白”三个字题书,刘诗白再一次显示出其谦虚:“这些都是他们的功绩,都是他们出版社的功绩,都是他们弄得好。这个印刷是绝对的精美,内容达不到精品。”

  研究

  “我是一个肯下乡、下场,重视联系实际的经济学理论研究者”

  1946年,刘诗白从武汉大学毕业,应彭迪先的邀请,受聘于四川大学经济系,从此开始经济理论研究。

  70多年过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卓元研究员对刘诗白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轨迹有一个系统概括。张卓元说,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论,从宏观层面的体制转型到微观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从科技创新到现代财富等的研究来看,刘诗白成功地构建起了一套对中国改革实践富有解释力的严谨理论体系。

  面对如此高的评价,刘诗白却十分冷静。他说:“我的一切理论和论述,都离不开我对四川实际的调查和研究。这些理论来自于四川的农村和工厂,我没有超前的理论发挥,我都是从跑工厂和农村,通过调研和观察得来的,而不是坐在家里凭空写出来的。”

  刘诗白对其发表在《经济研究》杂志的第一篇文章《人民公社与队为基础》的调查经过记忆犹新。《经济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界最权威杂志。

  刘诗白回忆说,当时是1958年。整个生产以公社为单位,实行产品调拨,比如怎么撒种,怎么插秧等等,都得按照调拨指令要求来操作。这使得基层实践中丧失了生产能动性和创新力。于是,中央对此已有了调整计划。为论证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刘诗白带着几个人,开始跑公社,到田间地头去观察调研。

  “每跑一个地方,就写一篇人民公社的报告,每篇报告起码是五千到一万字,都是我亲自动笔写。”刘诗白说,所以人民公社背后隐藏的后患,他十分清楚。通过调研和观察,他论证了人民公社必须发展商品生产、发展农村副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生产者的权责利的建议。“这个责权利,就是生产者、集体必须要有自己的权责利,要有权、要有利,产品要归他所有,不能调拨。”

  而这些论证和建议,都来自于对基层的调查。几十年过去了,刘诗白对自己的经济学研究也有了一个自我评价。他说:“我是一个肯下乡、下场,重视联系实际的经济学理论研究者。作为知识分子,必须要和工农相结合,要跟实践相结合,否则你提出的理论就没有根据。”

  立言

  把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与优化使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在《刘诗白选集》中,收录了1992年刘诗白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原论》。这本书把“人民财富”的研究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在刘诗白自己看来,这一架构的新颖之处在于:把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与优化使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把人民财富上升为一种理论形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归纳和科学概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

  2005年,刘诗白出版《现代财富论》一书。刘诗白说,他在书中提出了财富多样化的命题。并认为财富的结构是由生产力、社会生产的状况和产业结构决定的。由物质生产、服务生产和知识与精神生产三大部分组成的三维产业结构成为现代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知识与精神产品等三大类产品成为现代社会财富的组成要素。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每到一个阶段,刘诗白提出的理论都会在前一阶段有所发展。这是缘何?

  刘诗白说,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应把理论研究立足实际,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而理论工作工作者,也就是智库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建立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术,并能够给政府决策提供建议,不能是空理论。特别是经济学更不能讲空理论。要为经济建设、经济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实用、致用。“当然,经济学家不是神,只是看问题看得远一点。”

  践行

  为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挂牌

  刘诗白说,作为理论工作者,他遇到了好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理论研究生态非常宽松。尽管大家对一个观点有争论,但“不扣帽子、不上报纸”。

  在刘诗白的记忆中,1990年关于股份制改革的问题,当时在学界有过“姓社还是姓资”的公开争论。“这场争论可大了,现在你们大家都觉得这个很正常了。但这个在实践之初,中外经济学家中都有不同的声音,很多经济学家是不接受的。”

  而早在1986年,刘诗白就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他对股份制改革持支持态度。当年,刘诗白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汇通合作银行就在西南财大挂牌成立。

  32年过去,对于这家银行的挂牌日期,刘诗白记得非常清楚。

  “挂牌时间是1986年10月14日,由时任省长蒋明宽和我一起给揭的牌。”刘诗白说,银行的发起者是金融系的几个教师。当时的银行没有股份制,民营性企业银行更是一家都没有。挂牌成立后,当晚就被外媒予以了报道。

  据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查证,刘诗白所述银行,全名叫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也是全国首家由教学单位主管的教学、科研实验银行。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是由公司改组而成的银行。银行总部设在成都,在市区内设有22个营业网点,并在海南设有代表处,实行自主经营、有负盈亏等经营原则。

  这家民间银行的发起人包括198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任汇通银行副总经理,1989年任总经理的张炜。

  作为改革支持者,刘诗白认为,大学是改革理论的发源地,但仅仅有理论没有实践,就算不上参与了改革。因此,当金融系老师向他提出成立股份制民营银行后,他投了赞成票。尽管后来因债务问题银行被合并了,但对改革影响很大。

  刘诗白说,改革不可能都是成功的,要容许失败。“改革的事情都是依法无据的,依法有据还叫改革吗?”当然,这不是去违法乱纪、走后门、搞勾兑,只能与现行法规所符合——他解释说。

  前瞻

  对中国经济持十分乐观的态度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在新的历史节点之下,中国经济好像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对此,刘诗白却持十分乐观的态度。

  刘诗白说,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是历年来最大的。不过,现在就是要把握还存在的机遇,去化解当前的困难。

  “此门关小了,彼门我就开大点。”刘诗白说,中国已经是这么大了,这么大一个经济体,14亿人,人均GDP八千多美元了,算一算这个市场有多大,如果调动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保持必要的速度,80多万亿的总产值乘14亿人的消费,尽管人均消费世界不算最高,但是这个消费市场从国内需求足够推动我们一定幅度的稳定发展。所以不要把中国看得太悲观,要看得积极。现在就是发挥主动性、拓宽发展空间,通过改革扩大发展空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梁波张想玲摄影雷远东樊凌峰

  采访 手记

  刘诗白的初心和“三不原则”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村街55号院子里,穿过一排排老旧的家属楼,绿树掩映中,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的家就静静坐落于此。空荡荡的客厅一角有些斑驳了,但是另一个角落里,沉甸甸的奖章被安置在玻璃柜子里,比如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已经年届93岁的刘诗白喜欢自称为“90后”。但是和爱热闹的90后比,这个“90后”的生活过于低调和安静了。早上8点醒来,简单的早餐之后,刘诗白总会在书桌旁伏案写作3个多小时,午饭小憩后,又是一下午的持续学习和写作。不旅游,不出国,不开会。这是他已经坚守了近十年的“三不原则”。每天固定看四五份报纸,偶尔刷下微信和iPad,关注时事,保持学习。这是他和外界保持沟通的方式。

  往事并不如烟。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经济腾飞的伟大变迁背后,召唤集合了一批憧憬民族强盛的硕学鸿儒、志士仁人,体恤民生、研究国计。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最后一页,凯恩斯曾写下了一段话:“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

  在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代人的思想巨擘中——刘诗白的名字无疑不能错过。

  他是我国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性的学者之一。1979年,他就开始思索,如何构建多样所有制结构,寻找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以取代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

  1986年后,刘诗白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论文,对过去理论界认为“离经叛道”的产权问题进行了探索。财产权、企业财产权、企业法人、法人财产……这对当时的经济学家们来说,都是些陌生的概念。产权问题一经提出,就引发理论界巨大争论。刘诗白随即发表了大量有关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和组建股份公司制的文章,并出版了《产权新论》。

  针对我国金融体制缺乏活力和资金分配吃大锅饭的诸多弊端,他在1985年率先提出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设想。1990年,他提出的“缓解市场疲软十策”又被中央采纳,对治理当时的经济疲软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6年,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诞生。该银行是由西南财大的老师发起。挂牌仪式上,时任四川省长蒋明宽和西南财大校长刘诗白一起亲手为其揭下红绸。这家银行的诞生时间,要比后来认定的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民生股份公司诞生早10年。

  一系列敢为人先之举,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改革就是要有突破。没有突破怎么叫改革?”回顾来时路,老人激动地反问道。

  在我们整整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满头银发的老人思维清晰,逻辑缜密。对于细节的记忆和复盘,仿佛昨日。

  就像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样,进入新世纪,刘诗白仍思考不止,笔耕不辍,几乎年年都有重要专著问世。

  谈及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老人早有洞悉。“发展的门关了,改革的门要打开;外面的门关了,内部的门就要再开一点。我对中国经济非常有信心。”

  砥砺前行,初心不改。那一瞬间,满头白发的老人眼中,闪现了一抹光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张想玲梁波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