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中村变身“会客厅”

2018年12月26日 09:1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甘肃临夏打造文旅景区
  城中村变身“会客厅”
   本报记者 陈发明 通讯员 马 龙 刘刚林

  近日,一场大雪让八坊十三巷披上银装。

  马 孝摄

  5年前的八坊十三巷,是甘肃临夏市出了名的“城中村”。“过去这地方是个烂泥窝窝,尕巷道、破房子,路没有硬化,卫生没人打扫,生活非常不方便。”在八坊十三巷大旮巷居住的马新正谈及旧貌感触颇深。这个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着近2000户约10000名群众。由于贫困面广、开发难度大、民生问题非常突出,这里的居民近40%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是城市的贫困区。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短短几年之后,如今竟成了临夏乃至甘肃旅游的新地标。如今,游客到临夏,必逛八坊十三巷,曾经的“城中村”成为城市“会客厅”。

  这一转变来之不易。首先摆在临夏人面前的问题就是,八坊十三巷要改造,必须从地下到地上,从整体风格到文化品位进行全方位改造,该从哪儿入手?到底怎么改?改成什么样?

  针对这些问题,临夏市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思路渐渐清晰: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

  八坊十三巷景区管理局局长马旭介绍,临夏市决定按照“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结构、不搬迁原住居民的前提下,采用民俗馆、博物馆、文化街巷等保护建设和参与体验式文化旅游保护开发的模式,重点突出八坊文化的实质性、自然性、特色性、历史性和差异性,将八坊十三巷打造成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街巷。

  2015年,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完成后,临夏市有了展示厚重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的大舞台,临夏市居民多了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居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广。

  走进八坊十三巷之一的大旮巷,青砖铺就的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小院鳞次栉比,各色店铺林立,橙红的门庭映衬着青砖黛瓦,古韵盎然。

  把文化元素贯穿到细节之中,大旮巷是一个缩影。临夏市在改造中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和民族民俗文化,让整个城市记得住历史。正因如此,今年前10个月,八坊十三巷共接待游客2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亿元。

  老街旧貌换新颜,也“换”来了新产业。“凤林驿印巷”的老板王辉今年4月租了一处院落,办起这家集特色饰品、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民宿馆。王辉告诉记者,八坊十三巷已经成为甘肃的新地标,自己对民宿馆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老街巷的面貌变了,八坊人的精气神也变了,大家都攒足了劲谋划明天的幸福生活。

  马旭告诉记者,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八坊十三巷居民商铺庭院市场价值节节攀升,群众居住的四合庭院增值3至5倍,居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

  目前,八坊十三巷内共有商户60家、商铺213间,创造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稳定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30余人。

陈发明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