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玉米大省吉林新粮缓步入市 业内人士冀农民把准时机

2019年01月11日 1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长春1月11日电 (记者 李彦国)受多重因素影响,这个冬天吉林省玉米入市价格呈现出“高开高走再回落”的趋势,入市新粮总量占比相较历史同期明显减少,成为当前中国玉米主产区收购情况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建议,在玉米购销市场化后,农民应结合自身情况适时把握售粮时机。

资料图:农民种植玉米。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翟羽佳 摄
资料图:玉米丰收。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中国的产粮大省。2016年,中国启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玉米流通新机制取代国家定价临时收储政策,推动了社会多元收购主体入市,助力农民实现增收。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该省目前收购玉米共计115亿斤,玉米深加工企业、储备粮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部分社会收储和贸易企业是市场收购主体。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王涛向记者介绍,该省新粮上市初期价格高开,每吨1600-1650元(人民币,下同),到2018年11月下旬每吨突破1800元,进入12月份以后价格回落,目前在1710-1750元左右振荡。

  “收购节奏变化很大。”王涛表示,目前该省新粮收购进度尚不到预计总量的三成。

  王涛认为,这既有农民市场意识增强的因素,也有宏观经济形势、竞价成交临储玉米结余、非洲猪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市场新变化不仅仅是一省个例,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1月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1325万吨,同比减少2451万吨。其中,玉米4542万吨,同比减少1896万吨。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市场在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曾经历过短暂的价格下滑阵痛。阵痛期过后,上一个秋粮收购季的玉米市场很快迎来积极反馈,社会多元收购主体纷纷入市,中国玉米行情一度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对于今年的新粮上市季,王涛建议农民根据粮食质量、储存条件和自身经济状况把握售粮时机。“目前这个价格可以适时卖粮,暂时不想卖的,应及时倒垛、晾晒、通风,避免生霉坏粮。”王涛表示,可以理解农民想卖高价的心理,但更要理性看待市场。(完)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