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创板落地,财经市场各方这么看

2019年02月01日 14:18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 

  科创板落地,财经市场各方这么看

  1月30日晚间,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发布关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也意味着,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创新,科创板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作为科创板改革的重要内容,容纳更多科创企业类型、放宽对科创企业的盈利要求、设置多元化上市标准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对于呼之欲出的科创板,人们最关心哪些问题?市场各方怎么看?

  未盈利企业资金难融?

  “包容性”制度设计打造成长“摇篮”

  与现有A股市场不同,科创板将允许存在未弥补亏损、未盈利的企业,以及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等特殊治理结构的企业上市。在业界看来,通过更具“包容性”特征的制度设计,科创板将为科创企业打造成长“摇篮”。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科创板的设立将补齐现有资本市场的一些“短板”。

  “受制于盈利不足以及股权结构问题,一些创新企业无法在关键时期实现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而不得不到境外融资。”杨德龙说,通过制度创新,科创板将建设成为科创企业成长的“摇篮”,从而让本土投资者不错过未来有可能成长为科技龙头的公司。

  来自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观点认为,科创板将为众多成长空间大、发展速度快但同时受限于利润等指标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与目前的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等交易市场一起,形成更丰富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经济的支持作用。

  50万元门槛散户难进?

  全新交易制度要求投资者更专业

  按照交易所公布的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的个人投资者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的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且参与证券交易满24个月。

  对此,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科创企业商业模式较新、业绩波动可能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对科创板投资者的投资经验、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阅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撰文表示,科创板将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为尽快形成合理价格,新股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全新的价值判断体系,全新的交易制度体系,对投资者的考验是不一样的。

  孙建波不建议个人投资者自己入场“肉搏”,最好通过专业投资者参与。在他看来,机构投资者必将是未来资本市场的主力,科创板和注册制将会加速这一时代的到来。

  扩容、分流“阵痛”难免?

  着眼“增量”减轻市场担忧预期

  有观点认为,科创板定位与创业板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而试点注册制带来的扩容势必对现有场内资金形成分流。这也让部分投资者担忧,渐行渐近的科创板难免给A股带来“阵痛”。

  不过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着眼“增量”的科创板并不会对既有市场形成太大压力。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增量改革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减轻市场对科创板分流存量流动性的担忧预期。与此同时,入选科创板的企业往往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较强的成长能力以及较高的投资回报预期等特征。这些特征受到认可后,将会为市场带来新增流动性补充,从而增强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杨德龙则表示,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并不意味着降低“门槛”。注册制之下,交易所会根据市场状况及承受能力决定新股发行的数量,不会出现集中上市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的情形。

  “作为海外市场比较成熟的新股发行方式,注册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进行新股的定价和发行,更能够体现上市公司本身的投资价值,同时有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杨德龙说。

  初创企业控制权难守?

  包容同股不同权及红筹企业

  “科创板改革尝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上市指标体系,满足不同模式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财务特征的科创企业上市需求,提升包容度的努力显而易见。”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潘向东说,发行条件的多元化为短期未实现盈利但拥有核心科技创新技术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

  在毕马威中国审计合伙人郭成专看来,科创板拓宽了众多科技创新类企业的融资渠道,能够使科创企业在更早阶段从公开市场获得融资,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科技创新。

  同时,科创板改革方案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可以满足财务表现不一的各类科创企业上市需求。

  “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科创板对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的开放态度。一些初创企业在发展初期需要融资,但是又不愿意丧失控制权,因此存在特殊表决权安排;不少境外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存在红筹架构。

  服务新经济企业多年的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包凡感慨,对同股不同权和红筹企业的包容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可谓是突破性进展。“这种包容是对创新的重视和尊重,我们期待多元的上市条件释放和激发出更多创新动力和能量。”

  “允许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有助于提高上交所的竞争力,让国内投资者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创新带来机会,也意味着挑战。无论是企业、中介机构还是投资者,甚至交易所,都需要适应新的规则,在探索中慢慢形成有效的市场博弈。在具体操作中,如何通过多元化标准筛选出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优质企业,切实推动科技创新,需要各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编辑:郭泽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