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北船合并,“中国神船”来了

2019年07月02日 13:45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久之洋、中国动力、中国应急、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船舶等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中船重工(北船)正与中船集团(南船)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这标志着市场期待已久的“两船合并”正式拉开序幕。

  近两年,国企合并的消息接连不断。中远和中海合并,成立中远海运;南车和北车合并,成立中国中车;武钢和宝钢合并,成立宝武钢铁;国电和神华合并,成立国家能投。

  不止以上,还有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合并,中国恒天与国机集团合并……

  以此类推,北船、南船合并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国企改革中的一环。

  那么,两船为什么要合并?合并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截图)

  历史选择

  回顾历史,南北船经历了分分合合。

  在1999年国企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唯一的大型国有船舶综合集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中船重工(北船)和中船集团(南船)。

  南北船以区域划分,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归北船;长江以南的船舶总装资产归南船,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截图)

  在当时,两船分立为船舶工业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

  在实际运行中,双方通过激烈的竞争,都摆脱了手持订单严重不足的局面,实现了双赢。

  当初为了竞争而分开,时隔近20年再合并,是我们不需要竞争了?

  非也。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从国资监管的思路来说,推进中央企业重组,一类是上下游产业关系紧密的企业,如神华和国电;一类是同领域的大企业,如南车和北车。

  南北船合并属于后者。

  “两船合并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许保利说。

  言外之意,这次两船合并的目标是国际竞争力。

  而上一次分开,是为了在国内市场形成竞争。

  大家稍微回忆一下就能明白。

  2001年,也就是两船分立2年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除了本国企业,外资和合资造船企业涌现,如烟台莱佛士船厂、港资控股的粤海江都船厂以及三星宁波工厂等。

  船舶企业在国内的竞争日益加剧。

  通过分立的方式,让国内船舶企业适度竞争,对中国是有利的。

  事实也证明,经历竞争,市场形成了以北船、南船与地方及其他企业的“三足鼎立”态势,中国船舶工业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截图)

  时代背景

  合并是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但为何偏偏是现在?

  这需要联系眼下最火的一句话: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包括制造业,而制造业又包括船舶行业。船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包括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企研究室主任项安波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表示,南北船合并,背后是国企改革的大背景,而在国企改革大背景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寻求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项安波认为,当前,两船合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要推动实质性整合,以发挥规模效应和业务协同效应。因此,两船重组后有大量工作要做,如应优化业务布局、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大价值。实现1+1>2的整合效应。

  中国正寻求抢占“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最典型的例子是,由中国重工为主研制的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创世界纪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取得这样的成就需要集中力量。

  换句话说,两船合并的背后,除了体量的增大,还包括资源的整合。也正应了那句话:中国能够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挑战与机遇。船舶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中的一环,将在这场竞赛中完成它的角色。

  提升中国船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样做对吗?有句话说,要想让事情顺利推进下去,就要顺势而为。

  世界的大势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国际上是,国内亦然。

  

【编辑:梁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