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洪洞:“旅游是形 文化是魂”

2019年10月17日 23: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洪洞:“旅游是形文化是魂”
    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二期全国全域旅游培训班在山西临汾洪洞县举办。 刘小红 摄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山西洪洞样本:“旅游是形 文化是魂”

  中新网太原10月17日电 (刘小红)10月14日至18日,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二期全国全域旅游培训班在山西临汾洪洞县举办。17日,来自全国部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地方文旅行政部门近300名负责人在洪洞实地观摩,学习交流该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新发展文旅融合的经验和做法。

学员在洪洞实地观摩。山西省文旅厅供图
学员在洪洞实地观摩。山西省文旅厅供图

  近年来,山西官方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据悉,山西推荐到国家文旅部参加首批验收认定的洪洞县、阳城县和平遥县3个创建单位全部通过认定,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了全域旅游工作发展。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石艳杰表示,山西省旅游资源类型多、禀赋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山西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创建示范区方面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

洪洞县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省文旅厅供图
洪洞县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省文旅厅供图

  此次培训班举办地洪洞县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此次培训意在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平,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石艳杰认为,洪洞县很多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培训班举办期间,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建军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该县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开创全域旅游创建新路径的经验进行全面介绍。17日当天,全体学员实地观摩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洪洞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洪洞大槐树文化中心城市会客厅,学习交流洪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经验做法。

此次培训意在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平,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山西省文旅厅供图
此次培训意在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平,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山西省文旅厅供图

  旅游是形,文化是魂。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让洪洞全域旅游发展潜力无限。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建军介绍,洪洞县立足根祖文化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为主线,聚焦文旅融合,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培育旅游新业态,实施景区提档升级,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走出一条极具洪洞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据了解,洪洞县以世界华人的“家”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为总体发展定位,聘请高端旅游规划团队,编制了《洪洞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构筑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布局合理的“一核四带六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并以大槐树和广胜寺两个原为文物管理所的国有景区为突破口,按照“一景一策”的办法,实行管理权、经营权“两权分离”,目前,大槐树景区已从单一景区,逐步形成景区综合发展为主体,旅行社、民俗饭店为两翼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企业,旅游接待人数由10余万人次/年发展到现在的360万人次/年,景区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年提升。

  洪洞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12项。着眼于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洪洞道情、金鼓乐、威风锣鼓、苏三传奇等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转化,让非遗项目走进景区,融入人们生活。同时,洪洞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与生态、农业、教育、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实现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推出秦壁生态园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不仅如此,洪洞县还通过举办精品活动、实施“项目落地”战略等方式,丰富文化旅游供给,拓展“根祖圣地华人老家”品牌影响力。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带动下,洪洞县2018年接待游客9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3.66亿元,同比增长17.9%和25.95%;旅游综合收入占洪洞全县GDP总收入的21.96%,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洪洞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促进全县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洪洞县委书记郑步电告诉记者,下一步,洪洞县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先进做法、典型经验,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洪洞经验,为拓展新时代全域旅游工作新局面作出贡献。(完)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