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路能源革命 牵引经济转型 山西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2019年10月22日 15: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探路能源革命 牵引经济转型——山西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太原10月22日电 题:探路能源革命 牵引经济转型——山西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梁晓飞

  10月22日至24日,以“能源革命 国际合作”为主题的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太原举行。

  近年来,山西紧紧抓住能源革命“牛鼻子”,强化倒逼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布局重点改革,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能源导向“脱胎换骨”

  一根高性能碳纤维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细,拉伸强度是钢的7至9倍,比重仅有钢的四分之一。

  记者在太钢集团旗下的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碳纤维的生产过程就像是纺线织布,神奇之处在于,把几层看似轻薄柔软的碳纤维布紧紧地压在一起,就会拥有钢铁都无法匹敌的强度。

  敢于跳出舒适区,从传统领域向高端领域突围,是山西推进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

  近年来,山西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破除“煤炭依赖”,思想观念、能源导向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倒逼高质量发展。

  过去,不少山西干部喜欢以煤炭论长短,煤炭大县出政绩也出干部,无煤县发展慢“情有可原”。久而久之,似乎只有煤炭才算资源,这样的资源型经济挤走了市场意识、创新精神。

  如今,山西煤炭政策“减”字当头,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坚决不走粗放扩张的老路。近3年来,山西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841万吨,以年均约2.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约6.1%的经济增长。

  高硫煤变身润滑油、煤层气合成金刚石、煤矸石造出环保纸……这些“脑洞大开”的想法已经成为现实。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向井下延伸,山西煤矿正在迈向绿色智能的新时代。

  山西能源结构更加绿色、多元。煤电机组完成绿色改造,煤层气地面抽采利用占全国九成左右,光伏领跑者发电规模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30%,氢能产业布局抢占先机。

  能源科技率先突破

  去年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晋华炉,今年又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这一由阳煤集团、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气化炉,首次实现中国自主煤气化技术在海外的商业化应用。

  参与研制的阳煤化工机械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为民说,我国虽然是煤炭大国,但煤炭储量中高灰、高硫、高熔点的“三高煤”占比高。过去,由于技术限制,我国企业不得不花费巨资引进国外的气化技术和装置,进口设备常常“水土不服”。晋华炉的成功研制,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找到了路径。

  山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张新伟说,技术创新对能源革命起决定性作用。面对能源革命新挑战,山西大力倡导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打造全球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今年以来,山西探索科技重大专项揭榜制立项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7月,首批10个项目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引来奥地利AVL李斯特公司、中国科学院等13家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成功揭榜。

  不久前,山西又发布了第二批揭榜招标项目,涉及风力发电机、焦炉煤气制氢等11项关键核心技术。

  能源改革试水探路

  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改革创新是能源革命的本质和灵魂。对山西来讲,能源革命就是一场为全国探路示范、破解深层次矛盾、贯通各领域的“改革大考”。

  “前几年,公司煤层气产量原地踏步,增幅放缓,不是因为缺资金、缺技术,关键是缺资源,找不到‘战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公司晋煤集团副总经理王保玉说。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与煤炭伴生的非常规天然气。在山西首次公开出让煤层气矿业权前,晋煤集团名下资源只有107平方公里。由于矿权设置不合理、区块投入标准低,一些企业守着上千平方公里的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

  近年来,山西试点煤层气体制改革,建立煤层气矿业权退出机制,仅2017年就核减煤层气勘查面积1392.4平方公里。

  近日,国家授权山西制定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试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共采,煤层气开发项目备案权下放山西管理,山西煤层气产业即将迎来超常规发展。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姜四清说,包括授权山西制定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煤制油纳入能源安全储备体制等在内,在山西开展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中至少有8项改革属于“全国首次”的重大突破。

  山西省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宏英说,与40年前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相比,如今山西的战略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将更加有力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多可借鉴的能源革命路径。

【编辑:丁宝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