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一个贫困村的悄然蜕变:因地制宜搞转型 华丽变身模范村

一个贫困村的悄然蜕变:因地制宜搞转型 华丽变身模范村

2019年10月29日 1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一个贫困村的悄然蜕变:因地制宜搞转型华丽变身模范村
    一排排崭新别致的楼房沐浴在秋日的暖阳里,跟道路两旁片片金黄的杨树相映成趣,民居的墙体外观美化工程,又为村子增添了许多活力。 李建军 摄

  中新网长治10月29日电 题:一个贫困村的悄然蜕变:因地制宜搞转型 华丽变身模范村

  作者 杨杰英 郭学红

  “喏,那儿那儿,那就是我家的新房子。”山西沁县漳源镇罗卜港村村民卫守月指着不远处的移民新房笑得合不拢嘴,“漂亮吧,我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看的房子。”不远处,一排排崭新别致的楼房沐浴在秋日的暖阳里,跟道路两旁片片金黄的杨树相映成趣,民居的墙体外观美化工程,又为村子增添了许多活力,而卫师傅家的房子正坐落其中。“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真的要感谢党的脱贫好政策。”老党员卫守月激动地说。

  漳源镇罗卜港村位于县城西北伏牛山下、漳石线西,南与郭村镇交界,距离县城约1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沿柏油路走进村里,房屋错落有致,休闲凉亭、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没人能想到,曾经的县级贫困村、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了乡村示范点。

漳源镇罗卜港村位于县城西北伏牛山下、漳石线西,南与郭村镇交界,距离县城约1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沿柏油路走进村里,房屋错落有致,休闲凉亭、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李建军 摄
漳源镇罗卜港村位于县城西北伏牛山下、漳石线西,南与郭村镇交界,距离县城约1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沿柏油路走进村里,房屋错落有致,休闲凉亭、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李建军 摄

  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做规划

  据卫留清介绍,原来的罗卜港村,村集体经济落后,村居房屋破旧,布局杂乱。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务农、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全村面积中占40%的山地大多数荒废,村里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民出行、饮水均困难,甚至还有部分群众居住在危房。

  2014年,卫留清上任后,为了推进罗卜港村创建工作,村支两委班子积极探讨,一方面强化规划引领,结合村里的实际,高标准推进,加班加点做规划,与乡镇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总投资947.9万元,建设移民安置房171间4275平方米,移民区总占地面积50.63亩,全村移民搬迁72户171人,彻底解决了村民缺房问题。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按照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群众反映最普遍、最迫切的道路、饮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问题。花时间新建了60平方米的卫生室,新建文化活动广场800平方米,配备11套文体活动器材,硬化了漳石线通旧村公路约5公里,新村巷道硬化1.8公里11000平方米,新村街道绿化400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1.5公里,新建2个公共卫生厕所,1座260立方米的化粪池,现在,自来水供水管网已覆盖全村。村委还大喇叭宣传美化环境,鼓励村民在村道巷道、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开展绿化美化,实行拆旧建绿,美化村容村貌。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形于色。

  面前的罗卜港村,入眼便是整洁平坦的乡村水泥路、成片环绕的绿树……不但摘除了“贫困村”的帽子,还完成了由落后村向秀美村庄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罗卜港村,没人能想到,曾经的县级贫困村、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了乡村示范点。 李建军摄
如今的罗卜港村,没人能想到,曾经的县级贫困村、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了乡村示范点。 李建军摄

  培育新风乡村文明建设得人心

  以前没事的时候,村里的人就只能摆摆龙门阵,打打小麻将,村里闲散人员太多。为了推进移风易俗,罗卜港村本着“节俭、便捷、文明”的原则,打造了符合村情民意的独特模式,完善“一约四会”“一墙六榜”,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规民约,积极培育文明新风,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建成农家书屋、休闲广场和健身场所,组建文艺小队,教村民跳广场舞,大力发展新村文化、民俗文化、广场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同时,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治观念,多维度的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美丽村庄。

  村支书、主任一肩挑的卫留清说“罗卜港的变化,是多管齐下凝聚起来的。通过选树乡贤,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正能量。理论武装人,群众‘占’心;文化塑造人,群众‘美’心;梦想凝聚人,群众‘齐’心;文明引领人,群众‘走’心,民风变美,营造出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顺应市场多样化种养植壮大实力

  提到罗卜港村集体经济如何破零的?卫留清说“近几年很多地方都想到了顺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来提高农村经济收益,而多样化种养植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好方法。在主导产业上,村集体通过母牛养殖和沁州黄种植来发展。根据种植要求,我们村发展果园100亩,林地5400余亩,耕地1890亩,其中包括种植小米、辣椒、高粱等农作物来提高产量。集体经济来源有北神山农牧开发专业合作社、榨油厂和土地租赁,村集体年收入达到9.2万元。”

  卫留清说,他见证并参与了罗卜港村的发展。曾经,提起罗卜港村,人们就发愁;如今,罗卜港村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乡风文明建设深得人心,已从一个落后的贫困村,一步步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再提起罗卜港村,没人会忧愁。而这些变化,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