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5G规模商用:新场景、新业态还要闯新关

5G规模商用:新场景、新业态还要闯新关

2019年11月01日 20:32 来源:科技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记者 刘艳

  每年的“北京通信展”都是一次行业发展水平的大阅兵。

  10月31日,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拉开帷幕,三大电信运营商集体宣布5G资费套餐及11月1日正式对公众放号,将5G推上新的热度。

  自此,我国5G业务进入规模商用阶段,但厉兵秣马已久的5G与以往几代移动通信技术最大的不同是,它将对公众用户和行业用户“一视同仁”,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推动各行业“晋级”的种种演练步入应用落地。

  5G资费用得起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介绍,随着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的实施,我国通信资费连续大幅下降,相比5年前,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下降超过96%。

  尽管如此,5G是否用得起依然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我国5G套餐资费水平低于国际主流运营商。”

  从韩国、美国、英国等国际主流运营商推出的5G套餐看,最便宜的套餐折合人民币200元/月,最贵的套餐约750元/月。从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各自公布的5G套餐资费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5G套餐均以129元起步,中国移动的5档5G个人套餐最低128元,最高598元。

  中国电信特别强调,5G套餐在增加套内流量(套内流量最高可达300G)的同时优化套外流量价格(3元/GB),以防止消费者不经意间产生高额流量费。

  但是,看起来5G套餐的门槛还是比4G高。王志勤解释说:“网络商用初期成本相对较高,随着5G网络覆盖水平、网络承载能力的提升及用户规模的壮大,网络建设运营成本将逐步摊薄,5G资费水平也将随之下降。”

  王志勤说:“随着网络提速降费工作的深入推进,国内通信用户已从单纯关注降费,逐步转为更加重视通信服务的质量和体验,根据差异化服务划分套餐档次将是5G资费的发展趋势。”

  无疑,5G网速的加快将导致流量大幅上涨,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的5G资费套餐显现出“花更多的钱享受更优质的网络服务”这一特点,月租越贵的套餐上网速率越快,网络限速的上限也越高。

  同4G时代一样,用户办理5G套餐业务不用换卡、换号,但需要一部5G手机。

  从中国联通了解到,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努比亚等10余家国内厂商已交付了首批20多款友好体验终端,此前热度爆棚的华为Mate 30系列5G手机11月1日也如期开售,起步价4999元。

  预计明年上半年,市场将出现2000元以内的手机,到明年底,千元5G手机将上市。

  新业态带来新挑战

  在5G发展中,电信运营商是链接上游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下游终端、应用场景的关键一环。虽然向垂直行业的渗透将为电信运营商贡献新的收入来源和新的业态,但电信运营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5G工作频段更高、数据吞吐量更大,基站部署密度和用电成本都将随之增加,运营商建网和运维成本压力很大。王志勤介绍,同等覆盖情况下,预计2025年5G网络建设总投资将达1.2万亿元,这其中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广电(共建共享因素考虑在内)及社会投资。

  与此同时,电信企业收入增速下滑,今年上半年,电信行业累计收入同比下降0.03%。王志勤说:“目前的‘流量经营’模式难以维系,需要电信运营商创新商业模式,突破惯性思维,利用网络切片等5G新技术手段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韩思齐说:“电信运营商业务触角由传统通信业务延伸至全新领域,贴近市场的5G应用将率先成熟。”

  但是,不仅各垂直行业的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需求千差万别,5G行业应用也暂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碎片化的行业需求意味着难以大规模复制推广。

  王志勤说:“5G融合应用发展是世界性难题,需要不同产业领域协同,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同时需要打通技术、产业、资金等多个环节,面向生产领域的新场景、新需求,重新研制新的软硬件产品。”

  目前,5G网络已覆盖全国50个城市的的主要区域和热点区域开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城区已实现连片覆盖,电信运营商边调整边向着5G核心业务场景加速迈进。

  “最好的5G,必须以商业成功为目标。”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说,“对消费者而言,最好的5G意味着人人用得起,比4G体验更好;对政府和行业而言,最好的5G是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使能千行百业的高速引擎;对运营商而言,最好的5G要能够促进5G产业繁荣发展。”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