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黄土地里刨出“金疙瘩”——一个山区县的红薯“扶贫经”

黄土地里刨出“金疙瘩”——一个山区县的红薯“扶贫经”

2019年11月09日 10:30 来源:新华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新华社石家庄11月9日电 题:黄土地里刨出“金疙瘩”——一个山区县的红薯“扶贫经”

  新华社记者杜一方、杨知润

  夕阳斜照下,几把镢头轮番挥舞,一个个粉嫩的红薯从黄土地里探出“脑袋”来,紧接着被擦拭、入袋、装车……眼下正值红薯收获时节,在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庄上村的农田里,这种繁忙的景象随处可见。

  “我们的红薯个儿大、粉芡多,关键是收购有保障。我今年种了半亩多,少说也能卖个2000多块。原来种些玉米,刨去成本一年就挣几百块。”没想到种了一辈子的黄土地里能刨出“金疙瘩”,年过六旬的庄上村贫困户刘海元喜上眉梢,这得益于当地的“红薯经济”发展模式。

  涉县是位于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全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长期以来,红薯是当地村民的主要食材,但受限于小农思想和经济产业发展程度,红薯种植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加上品种老化,农户往往只是自给自足。

  涉县扶贫办主任杨国旺说,截至2019年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24户15214人,未脱贫贫困村30个,未脱贫人口2285户4478人。

  近年来,涉县把红薯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打造特色红薯小镇、建设红薯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展免费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发展“红薯经济”。

  “红薯种植方便,技术条件低,平均亩产能达到4000斤以上。去年我们在水溢河村流转土地50多亩,搞林果和红薯间作,当年收益15万多。”涉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张永刚说,正是这次经历让他萌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想法。

  目前,涉县正在探索“公司+合作社+乡村+农户”模式,由政府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红薯,并按照人均500株的标准优先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薯苗,同时签订种植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合作社为农户供苗、技术指导服务,并按照最低每斤0.5元的标准进行收购,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

  红薯种植形成的规模效应为建设深加工企业提供了保障,昔日“土里土气”的红薯摇身一变成了高附加值产品。“今年供销合作社引进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红薯深加工企业。除了淀粉加工,这家扶贫产业龙头企业陆续增添了薯条、粉条粉丝、宠物食品等多条深加工生产线,产业链的延长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张永刚说。

  据涉县扶贫办统计,目前涉县红薯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截至今年9月,红薯产业共投入资金2387万元,主要用于薯苗供应、到户补助、红薯加工等项目,带动贫困户4000多户。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