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网易粗暴解雇重病员工!道歉就可了事?是否违法?

网易粗暴解雇重病员工!道歉就可了事?是否违法?

2019年11月26日 1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6日电 (彭婧如)将重病员工扫地出门后,网易道歉了,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目前看,双方争议的几个焦点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同时,网易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重病员工是否可解雇?职场人遇到企业解聘时该如何维护权益等话题也引发网络关注。

网易前员工发布的文章截图。
网易前员工发布的文章截图。

  【争议焦点】

  11月24日,一篇名为《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的文章在网络刷屏。此文来自微信公号“你的游戏我的心”,作者自称为网易前员工。

  随后网易25日就此事发布说明致歉,并称,“反思我们的沟通和处理过程,相关人员确实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等诸多不妥行为。”

  梳理该员工的控诉和网易的说明,在一些事实描述上双方并不一致,双方在绩效评定、合约赔偿等方面均存在争议。

  争议一:绩效考核结果双方各执一词

  该员工在文章中控诉网易的暴力裁员行为,认为D绩效的评定与他的实际工作情况不符,并称他在患病和绩效申诉过程当中遭遇各种威胁。该员工还提到,“老板知情后,自己受到了更为隐晦的威胁方式。”

  该员工在文中晒出自己的业绩排名截图,并说明自己2018年11月份在7人中排第二名,12月份在6人中排第二名,且负责的功能bug率为全组最低。

  网易25日发布的说明则回应,今年3月底,这位前同事的主管因绩效原因向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文章展示的“业绩排名”,实际为工作量排名,不完全反映工作质量。经复核,其绩效确不合格。此时,该主管并没有充分尽责地了解其患病情况。

网易的说明。
网易的说明。

  争议二:是否有“N+1”赔偿

  另外,该员工还在文中控诉,因不愿意发离职申请,主管和HR轮番谈话,“并且变相威胁说拿N+1的话会对我非常不利,句句都是以'怕影响我找下一份工作'的角度劝我不要拿N+1。”后来,“ HR和主管找我谈话的时候,竟然松口说可以给我约四分之一的补偿,不过仍然说拿N+1的话会对我很不利。”

  网易则表示,在该前同事申请的3个月病假期间,公司按时发放了病假工资,并在今年9月19日,一次性给予其“N+1”的补偿。遗憾的是,这位前同事谢绝了我们在9月主动提出“N+1”外的特殊关怀方案: 在“N+1”补偿的基础上,我们将在其离职后的12个月内,继续额外每月无条件提供等同于其月基本工资的关怀金。

  【律师说法】

  网易行为是否违规违法?

  根据目前网易方面的单方声明,劳动法专家、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斌倜律师分析,网易是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款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如果是因旷工等原因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不用给予任何补偿。但如果是因为绩效排名靠后等情况,即使员工不胜任工作也不能立即解除,必须通过培训或者进行岗位调整之后,该员工还不胜任,也还需要提前通知解除,这时候的离职金额是给到'N',若没有提前30天通知,则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也就是'N+1'。”

  沈斌倜称,不胜任工作是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目前未看到相关举证暂时无法判断。

资料图:某招聘会现场。武俊杰 摄
资料图:某招聘会现场。武俊杰 摄

  员工重病期间是否可解雇?

  “另外,考虑到该员工(事件当事人)的患病情况,这还涉及医疗期的问题,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前提必须是医疗期满,且劳动者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沈斌倜说。

  根据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这个时间按照工龄一般为3-24个月。

  “对于公司来说,让员工主动提出离职是最安全的。”沈斌倜解释说,因为单位不承担责任,也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职场人遇企业解聘如何维护权益?

  梳理显示,劳动合同的纠纷经常涉及的主要是解除劳动关系纠纷和加班费纠纷。

  加班费纠纷中,大多数情况下一般劳动者本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劳动者的举证难度大。而劳动关系纠纷中主张解除关系的一方要承担对解除理由进行举证的责任。因此,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一般不愿意冒风险,会让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从而避免承担举证责任。 

  有法律工作人员建议,在遇到劳动合同纠纷时,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留存好出勤和加班的证据,比如OA考勤系统的截图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涉及劳动关系纠纷时,双方处于不信任的状态”,沈斌倜表示,劳动者请病假递交病假条时建议通过EMS等方式递交假条,以防用人单位以未收到的理由推卸责任。(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