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喜欢“叹茶”的老广州,为何增速领跑一线城市

喜欢“叹茶”的老广州,为何增速领跑一线城市

2019年12月18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在参与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广州的城市功能得到提升,这将大大增强广州的城市竞争力”

  大湾区赋能广州新活力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发于2019.12.16总第928期《中国新闻周刊》

  立于广州塔之巅,羊城风貌尽收眼底。

  珠江在脚下流淌,这里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大湾区共同的根脉和源泉,更是广州“一江两岸三带”的核心纽带。珠江沿岸的传统积淀、创新要素被串珠成链,构成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

  沿着珠江自西向东,广州的城市画卷徐徐展开:从沙面到白鹅潭,载满广州的历史记忆;从西堤到长堤,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在十里长堤上交融;在海珠广场周围,“团一大”广场、起义路,彰显了革命基因和红色文化;和小蛮腰遥遥相对的海心沙和二沙岛,常年举办各类艺术展和音乐会,是高端艺术集聚区;东边的琶洲岛,一大片高楼拔地而起,互联网巨头纷纷入驻,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成为这片区域的新形象。再往东,是中国最早的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围绕新的产业腾笼换鸟,聚集了一大批科研创新要素,成为老牌开发区的新名片。

  这座城市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简称GaWC)对世界城市的评比中,广州被列为Alpha(一线城市)。今年,广州再次被赋予重要使命。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实施,广州作为大湾区发展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

  大湾区时代,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正焕发着新的活力。

  引领带动,出新出彩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四个核心引擎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既要单独发力,又要联动配合。

  身为广东省省会和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不但要对接港澳,推进广佛肇、珠中江、清云韶协同发展,加快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还要增强对各类要素的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带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更要加强与广东省另一个核心引擎深圳的合作,发挥双城联动作用。

  广东省深改委印发的《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广东要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动实施。

  “四个出新出彩”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广州提出的要求。2018年10月,习近平在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广州就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总的来说,广州就是要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说。

  2019年9月6日,广州和深圳两市签订了《广州与深圳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用张硕辅的话说,“在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中,学习借鉴深圳改革经验,主动接受辐射带动,推动广深实现‘双核联动、双轮驱动’。”

  两市的合作要真正落地,还需要更多平台和载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开发区被赋予服务港澳的新贸易中心定位,将广深两市的合作作为解决服务业短板的突破口——在深圳前海有一片15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区域,和蛇口自贸片区相连。而且,从黄埔到蛇口,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走高速仅一个小时路程。

  黄埔区商务局副局长罗松用“一拍即合”来形容这次的合作——深圳前海有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的使命,而且两地的产业也能形成优势互补,长于制造业的广州开发区和长于现代服务业和金融的前海蛇口正好形成优势叠加、短板互补的局面。

  两区如何开展合作?对此,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提出两地“产业同链、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人才同心、服务同享”的“五同”发展目标,经两区多次协商,对框架协议内容几易其稿,最终敲定从共同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区域发展协同、深化产业互利合作、构建全面立体开放新格局4个板块进行合作。

  10月24日,正值习近平视察广东一周年之际,两区签署了“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从某种意义来说,两地合作不是简单的“1+1>2”的效应,而是突破现有的区域界线,共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先行先试,进行区域间改革创新协调发展的探索。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看来,广州在打破行政壁垒方面可以发挥行政协调,统筹沟通的作用。同时,“由于广州的区域发展有着不同梯度,在区域的探索方面,尤其是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方面,可以为其他大湾区城市做一个示范。”

  科创加速度,助力新动能

  “这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以中新广州知识城为起点,一路蜿蜒,经过东莞,最后到达深圳国际生物谷。这中间一共有十个核,广州四个,东莞两个,深圳四个。”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科技和知识产权处处长徐博指着地图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在广州的四核中,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三城一区”成为广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围绕“三城一区”,还有研发类、制造类和服务类共13个节点。

  在三城一区十三节点中,政产学研相互合作,形成了一条从研发到成果转化的科研链条。“在学术界,科研的成果分两种,一种摆在书架上,一种摆在货架上。在这里,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产业需求,反过来指导科研的方向,这是互赢互利的结果。”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谢兴华说。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间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由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华南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目前已建成23个实验室,入驻研究院人员超过240人。研究院成立以来,已启动44个产业化项目,建成6个研发平台,共孵化企业13家。

  科技创新正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年前三季度,广州GDP增速为6.9%,领跑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

  为进一步夯实新动能,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目标,广州提出,深入实施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行动计划,培育做强6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广州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不仅围绕五大新产业展开,还针对这些重点产业开展了产业链招商,推动汽车整车、5G、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广州成长起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雪松控股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目前已成为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军企业。在集团董事长张劲看来,在大湾区尤其广州,是中国发展现代供应链产业的最佳区域,“这里汇集了中国80%的供应链企业,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物流运输体系发达,经济发展潜力和消费潜力巨大,为供应链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腹地。”

  在广州东南端的国际生物岛,正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全力培育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截至2018年,已聚集企业超过1000家,实现营业规模超过785亿元。

  广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广州市共有新洽谈亿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1247个,签约项目403个,落地项目192个。其中,亿元以上IAB、NEM产业项目全市新洽谈346个,签约113个,落地53个。

  “真正的招商引资不应该是‘招’来的,而是通过好的营商环境,好的服务‘引’来的。”海珠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晓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为此,海珠区设立首席服务官(CSO)制度,每个CSO首席服务官对口数十家到数百家企业,主动搜集企业诉求,一口对接全部事项。

  2018年,海珠区的CSO首席服务官制度被写入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民营经济十条》)。海珠区又将这项创新服务加以拓展,构建市、区、街三级“首席服务官”工作体系,让企业“办事只找一个人、把困难解决在进大厅之前”。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尚伟看来,真正能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的营商环境,不光是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一个城市浓厚的人文气质,“招商引资中,我们要讲好广州故事。”

  广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从公元前214年选址建城,到解放初期,一直在原址扩张,城址历经千年不变。这也使得广州得以最大限度保留其历史和文化,并传承至今。

  在越秀公园附近的象岗山上,有一处南越王墓,它的发现,为现代人了解秦汉时期岭南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汉越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据,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的地位也得以确立。

  因此,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一条珠江连接着大湾区各城市,各地有着同根同源的岭南文化,说着共同的粤语,也有着相同的饮食习惯和美食文化,因此,打造人文湾区有了天然的基础。

  要感受岭南文化,首先要了解广东人。对此,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用截然相反的两个词来形容,一是生猛,二是淡定。生猛的意思是敏锐,有活力,吃鱼要吃活鱼,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淡定的意思则是不愠不火,正如广州人喜欢“叹茶”,这个“叹”就是欣赏,享受的意思,广州人对任何事物都抱着欣赏的态度。

  “面对外来文化,广州人会接受得很快,能够充分包容,并和本土的文化进行交融,从而探索创新,形成一种新的文化。”黄天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岭南文化中,无论是传统的醒狮、粤剧,还是岭南建筑,都是在包容中交融,在创新中传承。如今,舞狮在北方几乎绝迹,但在广州、佛山一带却传承下来,甚至流传到世界各地。

  2018年10月,习近平在视察广东时表示,“城市不能都是高楼大厦,也要有记忆、乡愁等老的东西,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最能承载城市记忆的,除了文化艺术,就是建筑艺术了。在广州荔湾区的恩宁路永庆坊,一大片具有西洋建筑与岭南风格融合的建筑群被保留下来。踏着麻石路,穿梭于灰色的青砖建筑之中,抬眼可见用于引水的灰塑,低头能看到三进三出的趟栊门和色彩斑斓的满洲窗,这些经典的岭南建筑细节,再现了一个鲜活的西关。

  如今的永庆坊,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和网红文创店在同一条老街上,粤剧博物馆和李小龙祖屋分立永庆坊两侧,传统艺术和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明交相辉映,和谐共存。

  但是,要留下广州的城市记忆,远不止一个永庆坊,因此,广州市提出打造全长30公里的精品珠江文化长廊项目。其中,西10公里保留中西合璧的文化风貌,中10公里展现现代多元、大都市的文化魅力,东10公里建设生态低碳、活力开放的现代化港湾。

  在这条文化长廊中,广州打造的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在此交汇。这里有中共三大会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革命史迹,有代表岭南建筑和文化的沙面,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怀圣寺,有与世界展开对话交流的城市会客厅……目前,广州共有62座博物馆,让四大文化品牌得以展现并传承。而正在实施博物馆倍增计划,让这些数据还在不断攀升。

  文化交相才能辉映。精品珠江文化长廊将展开与泰晤士河、塞纳河、多瑙河、旧金山湾区等世界知名文旅胜地的对话和交流,引领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彰显广州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通过这条文化长廊,打造世界现象级城市文化展示平台,无论是广州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一江读懂千年”。

  讲述湾区故事,展示开放中国

  在《规划纲要》中,广州被赋予国际商贸中心的定位,对于有着千年商都之称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这座城市而言,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广州对外通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据记载,唐开元年间,每年来广州做生意的外国商人达80多万人次,长期留居于此的有12万人以上。所以,今天能在广州看到西洋风格的骑楼建筑,而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城,醒狮和粤剧也经久不衰。

  如今,广州的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光孝寺等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展示“海丝”和千年商都主题的平台,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也正在进行,作为牵头城市,广州将香港、澳门也拉进了申遗联盟。

  到了现代,广州依然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1957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选址在广州,62年来,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以广交会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贸平台和与国际经贸中心相配套的空港、海港和路网基础设施优势,让广州成为对外经贸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广州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在硬环境方面,实施白云机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进第四第五跑道、T3航站楼建设,加快建设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南沙与周边城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南沙、黄埔等口岸进出口货物实现全年24小时通关。

  这样的环境对于身在广州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本营的广汽集团,正面临国际化的大趋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稳健落实、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建设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建成的大背景下,5月21日,广汽乘用车国际有限公司于香港铜锣湾正式揭牌,成为广汽打造高效贸易枢纽平台,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关键一步。

  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开放,不仅仅是对外贸易,更是对外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在广州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多达150多场,通过举办世界港口大会、世界邮轮大会等行业会议,广州在一些国际规则制定和话语体系中发出声音。而随着广州的产业集聚效应出现,以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为代表的一系列产业联盟纷纷成立,接下来,广州还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国际传播联盟、文化产业联盟、电竞产业联盟,通过行业联盟建立,制定规则,建立行业话语体系。

  通过承办“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从都论坛等国际会议,广州积极配合大国外交,为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和广州故事提供城市案例。在10月末召开的“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中,来自世界27个国家的政要齐聚广州,湾区主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世界城市治理体系、人文湾区、世界湾区市长圆桌会等内容受到热议,彰显了广州在大湾区中的重要位置。

  这是“读懂中国”第一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召开,来自境内外的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关注和报道,据统计,中外媒体报道4000余篇次,覆盖13个语种共10亿人群。

  而在举办国际会议之外,广州也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展城市路演,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国际品牌,充分借助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带一路”合作论坛等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借助达沃斯、国家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进口交易博览会等重大国际会议活动,以及G20、APEC等重大元首出访活动等,开展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和城市路演推介。

  今年以来,广州的路演项目有17场,足迹从瑞士达沃斯、法国巴黎,到以色列、智利,再到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特别是借助亚洲文明对话平台,开展“亚洲文化周·亚洲美食节”活动,深入亚洲各城市开展路演,将岭南美食文化推向世界各地。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看来,通过对外交流,展现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只是一部分,“对于广州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参与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广州的城市功能得到提升,这将大大增强广州的城市竞争力。”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4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