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湖北一扶贫干部扎根深山5年 满山种起“致富果”

湖北一扶贫干部扎根深山5年 满山种起“致富果”

2020年01月15日 18:3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湖北一扶贫干部扎根深山5年满山种起“致富果”
    村民们正在为猕猴桃修剪枝条 周政 摄

  (新春见闻)湖北一扶贫干部扎根深山5年 满山种起“致富果”

  中新网襄阳1月15日电 题:湖北一扶贫干部扎根深山5年 满山种起“致富果”

  作者 朱月皎 胡传林

  “来自大山深处的土蜂蜜、山羊肉、山牛肉……市区朋友购买,我负责包送到家。”1月15日,离农历春节仅剩9天时间,湖北省襄阳市委编办驻谷城青湾村第一书记秦勇,仍坚守在单位驻点帮扶的青湾村,通过微信朋友圈帮村民推销农特产品。

秦勇(右)查看村民收割的蜂蜜 周政 摄
秦勇(右)查看村民收割的蜂蜜 周政 摄

  “今年猪肉走销,一公斤土猪肉在市区可以多卖1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我就发动单位同事,亲朋好友帮忙销售,能让村民多收入一点是一点。”秦勇解释说。

  结对帮扶:贫困户变成“养蜂大王”

  青湾村地处谷城县紫金镇东部,离谷城县城约45公里,距离襄阳市区100多公里。依山而建的通村路仅一车宽,开车从山下盘旋着向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陡坡急弯,车窗外是悬崖峭壁……这条通往青湾村的路,秦勇每周要走上两次。

  2015年,作为市委编办驻青湾村第一书记,秦勇和同事们来到这个偏远、贫穷的山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多是年老体弱者,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共101人。

青湾村旧貌换新颜 周政 摄
青湾村旧貌换新颜 周政 摄

  “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设施落后、没有支柱产业,集体经济薄弱……”这是2015年秦勇刚来时,青湾村给他递上的名片。

  村民李必才是秦勇的结对帮扶对象。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出门打工,时间久了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秦勇便隔三差五到他家与他拉家常,花了近一年时间引导他养蜂。李必才没有资金,不懂技术,秦勇便和他一起上网学养蜂知识,购置蜂箱进行实验。

  第一箱蜜蜂的养殖成功,让李必才信心大增。技术问题解决了,秦勇又帮李必才申请了2000元的市委编办产业帮扶资金,鼓励他扩大规模。

  2019年,李必才养殖蜜蜂17箱,收获蜂蜜120斤,获利1万余元,不仅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住上整体划一的安置房,还成了村里的“养蜂大王”。在养蜂上尝到甜头的李必才,决定把养蜂技术传授给更多村民,让大家共同致富。

  产业兴村:满山种起“致富果”

  青湾村位于山区,当地村民除了种地,就靠上山采药、打山货维持生计。

  有这么多山货,说明这儿的自然条件适宜搞种植,何不将村民们的“靠山吃山”变为“养山吃山”,通过开展人工种植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一次,秦勇看到村民在山上摘羊桃果子(野生猕猴桃),这让他想起之前朋友从四川寄来的红心猕猴桃。“相比于野生猕猴桃,红心猕猴桃果大多汁,口感好,经济效益更可观。”秦勇介绍,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襄阳市委编办决定帮青湾村引进该产业,发展经济。

  种植的第一年,因技术掌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红心猕猴桃出现溃疡病、缺水等情况。看到死亡的树苗,秦勇很是心痛。

  为帮村民种好这“致富果”,秦勇和村干部先后到南漳以及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考察,还请四川的技术员到村里开展指导。

  同时,经襄阳市委编办多方努力,为青湾村争取到8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扩建红心猕猴桃基地,并最终帮该村确定了“村委会+农村合作社+精准扶贫户”的发展模式。

  2019年,青湾村的红心猕猴桃共收获1.3万斤,种植面积扩大至80亩。与此同时,一座储藏量为670吨的中型冷藏库建成。不久前,青湾村的猕猴桃还获得了有机认证。

  扶贫5年:青湾村旧貌换新颜

  自打到青湾村工作以来,秦勇每周只能回家两天。一到周五的下午,白发苍苍的母亲李自勤就会站在七楼的阳台上,盼着儿子的归来。

  秦勇的办公桌和衣服口袋里,始终装着速效救心丸。李自勤老人告诉记者,秦家家族有心脏病遗传史,丈夫和大儿子都因此去世,所以,他对小儿子秦勇格外担心和牵挂。

  除了母亲,妻子对秦勇的工作也是鼎力支持,经常带着朋友、同学到青湾村买猕猴桃,在微信朋友圈里帮李必才等村民推销蜂蜜……

  秦勇说,作为扶贫队的队员,几乎个个都是全家出动,扶贫工作取得成绩,离不开每一位家人的支持,更离不开单位及全社会的支持。

  2019年4月,经湖北省政府验收,青湾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实现全部脱贫。

  如今的青湾村更是旧貌换新颜:昔日穷山村蝶变成美丽乡村,连片的猕猴桃树枝上结满了果子,一棵棵银杏树长势喜人,冷藏库租赁、光伏发电、蜂蜜养殖……农民们在一个个兴起的产业中找到了致富的“新钱袋”。

  再过一年,秦勇即将退休了,他对这个已经呆了5年的村子有太多不舍。“好在如今的青湾村,村民都富裕了,我心里也踏实了。就算明天退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服务好最后一位村民。”秦勇说。(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