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国金融业吹响“抗疫”集结号

中国金融业吹响“抗疫”集结号

2020年02月02日 2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8月17日,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资料图为8月6日,北京,市民从中国人民银行前经过。<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兴龙 摄
    市民从中国人民银行前经过。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抗击新型肺炎)中国金融业吹响“抗疫”集结号

  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题:中国金融业吹响“抗疫”集结号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五部门1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一行两会负责人也于当日集体发声。中国金融业“抗疫”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确保流动性“富裕”

  随着部分企业因疫情遭遇经营困难,呵护市场流动性成为这场金融战“疫”的重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今年元旦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之后,1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与上一期持平。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特别是当前为了应对疫情,使用货币调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1日解读《通知》时给出“定心丸”称,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后,央行将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仅一天后,官方宣布,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人民币,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不过,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提醒,当前仍应明确“疫情对经济冲击是短期现象”的判断。这意味着政策应对更多要针对性扶持,帮助受影响严重行业、地区和群体,而非大水漫灌。

  稳定资本市场预期

  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已让敏感而“胆小”的资本感受到压力。近期,全球主要股市都陷入波动。

  彭文生指出,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体现在投资者情绪和经济基本面两个层面。在当前形势下,疫情还在扩散,短期市场难免有些扰动。

  翻开此次《通知》,直接涉及资本市场的内容不少,其中均传递出稳预期信号。

  例如,针对不少受疫情影响的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下滑、财务压力加大等情况,官方明确将为他们“减负”。包括要求保障流动性合充裕、加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效率、适当放宽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办理时限等。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还表示,对于部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可能出现不能按期实施年度报告审计工作和风控指标不符合监管标准的情况,监管部门将允许其延期办理年度报告相关工作,并适当放宽相关监管标准。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和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联合撰文指出,此前金融开市时间适度延后已有助缓解市场恐慌情绪,引导市场理性预期。在此基础上,《通知》有利于让各参与者从经济金融发展基本面看待疫情对金融市场的潜在冲击,这将为金融市场重新开市并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为抗疫需求“补血”

  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需求缺口令人揪心,金融业正尽全力为其“补血”。

  潘功胜介绍,在疫情防控期间,央行将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市、区)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要求获得再贷款资金的银行向应对疫情的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则表示,将进一步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全力满足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减费让利降成本。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已积极行动起来。据统计,截至2月1日,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267.35亿元。此外,各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民营银行亦纷纷扩大信贷投放。

  周景彤和李佩珈表示,早在春节期间,央行就出台了对疫情防控资金的“绿色通道”。此次《通知》要求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疫情防治的工作反应和响应速度等,有利于提高防疫相关重点行业和企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