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杭州“二绕”主线贯通:串联环杭州湾 探索智慧高速建设

杭州“二绕”主线贯通:串联环杭州湾 探索智慧高速建设

2020年03月31日 2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杭州“二绕”主线贯通:串联环杭州湾探索智慧高速建设
    图为活动现场。 胡亦心摄

  中新网杭州3月31日电 (记者 胡亦心)3月31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注入,浙江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京杭运河桥顺利合龙,这标志着浙江省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在建高速公路工程杭州绕城西复线主线顺利实现贯通,也是浙江省复工复产后首个主线贯通的高速公路项目。

  据悉,杭州绕城西复线智慧公路也被称为杭州二绕,是交通运输部首批智慧公路试点项目,也是第19届杭州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这条高速公路目前正从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等方向出发,着力打造出让驾驶员有“智慧感”的高速公路。据统计,杭州绕城西复线在提升项目品质上,已申请了40余项专利。

浙江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京杭运河桥顺利合龙。 浙江省交通集团杭州板块供图
浙江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京杭运河桥顺利合龙。 浙江省交通集团杭州板块供图

  万物互联探索“智慧高速”

  据了解,杭州绕城西复线项目是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全线长149公里,批复概算约381亿元,由浙江省交通集团牵头投资建设,连接练杭、杭宁、杭长、杭徽、杭新景、杭金衢、诸永7条高速公路,是杭州、嘉兴、湖州、绍兴4个地市的新快速通道。

  “西复线工程的全线贯通,不仅意味着这一路段离通车更近一步,更代表着一条串起杭州都市圈众多‘圈友’的大环线,正在逐渐成型。”杭州绕城西复线项目负责人表示,这对完善浙江省现代公路网,加快杭州都市经济圈、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意义深远。

  同时,作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杭州绕城西复线将成为亚运会主会场和德清(排球馆)、富阳(射击射箭馆)等亚运会场馆的快速通道,计划于2020年年底建成通车。

  不同于以往的高速公路,杭州绕城西复线项目也是中国首批智慧公路试点项目。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车载导航仪等设备,以及路上的情报板、诱导灯光带等高速公路设施,实时获取更加精准的拥堵、施工、事故等高速路况,以及沿途气象变化、服务区停车等信息服务,从而获得“私人定制版”的行车路径规划、安全驾驶等信息服务。

  不仅如此,在驾驶员看不到的地方,通过全线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高速公路的桥梁、隧道、高边坡等的工作状况、性能状态也在实时监控中,假如出现问题就会主动预警,让驾驶员的出行更有“安全感”。

  “西复线智慧公路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智慧公路试点项目,试点经验将对全国智慧高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杭州绕城西复线项目负责人表示,浙江正加快研究编制全国首个智慧高速建设标准。

  “物联网+”破施工难题

  据介绍,“桥头跳”一直是困扰着浙江高速公路建设的难题,症结主要在于软基处理技术上。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软基路段达32.5公里,是目前浙江省在建工程中最长的软基施工路段。

  “浙江省首次利用‘物联网+’技术破解软基施工难题。”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指挥部副指挥方锐介绍,通过对全线261330根搅拌桩质量的数字化监控,施工全过程实现可跟踪、可反馈和可追溯,搅拌桩成桩质量比传统施工工艺提升20%左右,全线沉降量比设计预计沉降量减少75%以上,管控成果好于预期效果,有效助推了浙江“桥头跳车”问题解决。

  同时,杭州绕城西复线杭绍段是浙江省第一个启用装配式涵洞的高速公路项目,和传统现浇涵洞模式相比,装配式涵洞解决了原来施工工点分散、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比浇筑涵洞节省混凝土用量50%左右,能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并提升涵洞品质。

  富春江特大桥也是在杭州地区首批采用了节段梁预制拼装技术,“搭积木”式的施工技术极大提高了桥梁施工速度,主墩承台更创中国内河第一深。

  “通过基础设施数字化,大数据赋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杭州绕城西复线在提升项目品质上,已申请了40余项专利。”杭州绕城西复线项目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绕城西复线富阳服务区将是浙江省首个开放式服务区,和传统的服务区不同的是,富阳服务区在设计上预留了人行进出通道,以方便当地居民进入服务区。建成后的服务区可作为周边居民区的一个综合商场,具备日常零售、特色餐饮、居家用品销售等功能。

  杭州绕城西复线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中国综合交通的逐渐形成完善,服务区不仅仅是停车休息的场所,可以有效将交通资源与地方资源结合,既带动当地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又加强了服务区商业价值。(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