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绵阳实践”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绵阳实践”

2020年05月15日 1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绵阳实践”
    长虹智能智慧生产线。 绵阳高新区提供

  中新网绵阳5月15日电(记者 邹辉 杨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绵阳在“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与风险防范”“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创造典型经验做法且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等3大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四川省获得此次通报表扬数量最多的市州。

  同时,绵阳市还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2019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绵阳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实践,让其在西部城市中脱颖而出,与东部城市共享殊荣?

  创新基因:绵阳一直是探路者

  绵阳能够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之路上走在前列,缘于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

  绵阳工业起步于“一五”计划,成长于“三线建设”,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以来的三十余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长虹、九洲为代表的国防军工企业成功实施“军转民”,开启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二次创业”,绵阳工业就迈开了转型步伐。绵阳拥有锻铸“两弹一星”国之利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000年,在西部大开发启幕之时,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从那时起,绵阳就担负起了军民融合探路者的使命。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绵阳科技城定位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军民深度融合“排头兵”和支撑西部地区发展“增长极”。

  “‘一五’和‘三线’国家在绵阳的布局奠定了绵阳工业基础、科技基础、人才基础,同时也奠定了绵阳这个城市的人文底色,把绵阳变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刘超向媒体作介绍时说,绵阳这座城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担负重要使命,从来没有断过。

  统计显示,绵阳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高等院校14所,国家级、省级的科研创新平台140余个。在绵阳,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峰值达7%,目前是6.61%,在全国的城市中排名前列。

  顶层设计:构建“6+6”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绵阳近年来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方面成绩斐然,刘超认为首先是“加强了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绵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认真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切实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制造强省的战略部署,对标四川省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的要求,切实增强制造业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陆续出台了《绵阳市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绵阳市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逐步梳理明晰产业发展方向。

  2018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聚焦“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把先进制造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构建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企业群体,推动绵阳工业整体加速转型升级。

  随即,绵阳以构建“6+6”先进制造产业体系为抓手,开启了优化产业结构、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第一个“6”是六大重点产业,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第二个“6”是六大创新产业,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绵阳还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以及全市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等核心竞争力提升七个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印发《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条含金量十足“干货”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

  项目投资: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不管是抓哪个产业,最终都要体现到项目上,体现到投资上。”刘超介绍说,近几年绵阳市紧紧围绕工业项目、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来作文章。2019年,绵阳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2个百分点,连续38个月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1小时内完成工商注册,31个工作日取得能评批复,39个工作日取得环评批复,从签约到开工历时仅6个月,主厂房提前23天封顶……这是惠科项目在绵阳创下的“数字记录”。这个项目在绵阳总投资240亿元,今年春节过后,是绵阳复工最快的重大项目之一。

  近几年来,绵阳市围绕先进制造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保姆式服务”取得成效,5亿元以上的项目一共引进了83个,其中京东方、惠科百亿级项目6个,刷新了绵阳建市30多年来的招商引资的记录。

  在产业链招商方面,按照“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的思路,绵阳推动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吸引了上下游企业和项目入驻绵阳。在补齐短板的同时,一个大项目的落地,也往往带来一批配套企业。

  在“保姆式服务”方面,绵阳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围绕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安排一位市级牵头领导,明确一个责任单位,成立一个项目工作专班,制定一套项目推进工作方案。”自2018年以来,绵阳市级领导分别牵头推进23个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了牵头市领导总负责、项目所在地责任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企业培育:发挥主体创新动能

  “不管什么产业,主体是企业。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主体就是工业企业。”刘超介绍说。绵阳采取分类施策的办法培育企业,发挥企业主体创新动能,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量身定制了“三个计划”。

  一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领航计划”,推进龙头示范企业长虹、九洲做大做强,发挥核心示范作用。2019年12月,绵阳、长虹、华为三方携手,率先联合建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基于“鲲鹏”处理器的长虹天宫系统就此诞生。该系统已在政务系统应用,未来还将用于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长虹制造的PC、服务器等硬件产品与华为的鲲鹏处理器完美结合。

  二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涌泉计划”,探索解决中小企业前端发展的各种难题,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工业企业。据了解,目前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维持了10000户以上,其中近400户进入了绵阳工业统计的行列,成为了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登峰”计划,引导企业找准定位,深耕行业,细分市场,掌握核心技术,以其“专精特新”的优势以及行业领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目前,绵阳的单项冠军企业的总数位居四川省的第2位、西部同类城市的第1位。如2017年旭虹光电荣登“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并在2019年通过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复核,同年东材电工用聚酯薄膜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截至2019年底,绵阳规模工业企业由2014年的726户增加到1052户,其中4亿元以上企业由2014年的85户增加到127户。长虹、九洲分别达到1366、276亿元。

  绵阳还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积极支持企业建技术中心,4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已达97.39%,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达到95.77%。在此背景下,2018年绵阳企业牵头或参与的3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绵阳企业参与的1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绵阳竭力支持企业与在绵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创新。(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