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红色热土遇“浙江绿谷”:融合发展奏响全面小康圆舞曲

红色热土遇“浙江绿谷”:融合发展奏响全面小康圆舞曲

2020年06月19日 1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红色热土遇“浙江绿谷”:融合发展奏响全面小康圆舞曲
    丽水风光。 丽水宣传部 摄

  中新网丽水6月19日电(记者 周禹龙)山区经济的发展,素来是一道难解题。交通不便、要素匮乏、土地分散等桎梏,都让致富之路何其难。2020年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渠道,让山区从“潜力股”变身“绩优股”,成为当下一个巨大课题。

  地处浙江西部的丽水市,九成是山,过去属于浙江最偏最穷的地级市。但从2006年以来的12年,丽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长了1.2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9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实现“十五连冠”,农民收入增幅实现“十连冠”。

  这是人们最期待看到的“绿色赶超”。奇迹是如何实现的?6月,记者赴丽水蹲点调研。农村留守人员增收难、农产品效益低、农村资产变现不易,这曾是广大农户普遍面临的增收困局。解析丽水农民的破局路径,或许能窥见其背后密码。

秀山丽水 丽水宣传部 摄
秀山丽水。 丽水宣传部 摄

  红绿融合拓宽转化通道

  作为浙江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丽水提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转化的探索对该省乃至中国都颇有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整个丽水以绿为底色,一夜爆“红”。越来越多的红色乡村在绿水青山间重放光彩。

  小顺村地处该市云和县,三面傍山,一面临水。近年来,通过挖掘和整理抗战文化,小顺村开始发展红色旅游,先后恢复建设了“周恩来视察小顺浙江铁工总厂纪念碑”“冯雪峰同志疗伤旧居”“小顺-梅湾红军古道”等抗战历史文化遗迹,还将乡镇府旧址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训练基地。

  结合红色文化,该村里推出党课套餐、军事课堂、爱国主义报告会等活动,同时,还创新性地设计出红色印记、红烧党参等“红八碗”系列特色农家菜。该村14家农家乐和民宿,2019年营业额就达到8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2015年之前,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小顺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小明说。尝到甜头后的小顺村,准备进一步发挥红色基因的优势,正谋划打造“小顺军民融合体”项目。

  诚然,绿水青山赋予“红色基因”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龙泉村民用蜂蜜为红军战士疗伤的故事,卖俏了土蜂蜜;在遂昌,以“红色古镇”王村口镇为核心,串点成线,打造出红色旅游景观带……红色之城——丽水,正绽放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光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丽水宣传部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丽水宣传部 摄

  开辟绿水青山新境界

  在交出经济发展“红账本”的同时,丽水生态建设也交出了靓丽答卷。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丽水空气和水质环境质量均位居中国第八,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浙江“十五连冠”。

  傲人成绩背后,源自于当地对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近年来,丽水创新性提出,并通过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GDP和GEP之间转化效率实现较快增长,真正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水源涵养,5152.19万元;气候调节,5449.46万元;负氧离子,8.44万元……在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生活了大半辈子,85岁的村民程万能头一回听说村里的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有价。

  “有了GEP核算,就知道我们村生态资源开发优势和不足在哪里,未来发展更加有希望。”该村村支书高桂松说,保护越得力,GEP越增值,大田村人守护绿水青山的自觉性更高了。“最近,老年巡山护林队队长曾仲尧就和队员把巡查次数从一天一次增加到两次。”

  接下来,大田村将围绕“未来乡村”建设,以创新牧场、养生乐土、匠心社区为定位,努力从种植茶叶向运营农创、文创、科创、康养、高山五大主题茶庄转化。

  而这只是一个缩影。2018年,丽水GEP数据为5024.47亿元。

  丽水市发改委主任饶鸿来说:“GEP核算让生态产品有了清晰价格,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打下科学的量化基础,今后就能通过金融信贷等方式转换价值、盘活生态资源。”

  青山依旧绿 金山滚滚来

  现在在丽水,留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基本都成了产业工人。工资性收入迅速增长,成为丽水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特点,他们天天有事做,月月领工资。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丽水莲都区丽新乡咸宜村村民钟土法还清背了近10年的债。2010年,他和邻居一起盖新房,欠下了22万元债。为了甩掉这个巨大的“包袱”,夫妻俩租了1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毛豆。但一年到头存不下1万元。

  2016年底,大德经济林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德公司)看中丽新乡的好生态,流转了咸宜、黄弄、上塘畈等村共1200亩土地,种植红豆杉、益母草、灵芝、蔊菜等精品中草药。

  为保证品质,公司除耕地外,几乎不用机械作业,而是雇用了大量周边村民,播种、挑水、拔草、收割全凭人力,高峰期每天用工140多人,最少时也需80余人。每月光发工资就要30万元。

  “以前,农村‘闲人’很多,耕种之余有大量空闲时间,他们都想赚钱,但打工的机会毕竟不多。”丽新乡党委书记徐根发说,是丽水优良的生态帮助了他们。

  数据显示,自2004年开始,丽水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并于2014年首次达到50.1%,从此每年都占据半壁江山。“十二五”期间,丽水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5.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9.5%。

  从“浙江绿谷”到“浙西南革命精神”,展望未来,丽水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红绿融合发展,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