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股5-26跌4.99% 基金机构成绝对打压势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煤炭股5-26跌4.99% 基金机构成绝对打压势力
2009年06月01日 18:29 来源:理财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受前期涨幅过高、资源税改革等因素影响,近期煤炭板块大跌。在一季度早已布局煤炭的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逐渐撤离资金,甚至有人士认为煤炭已近尾声。

  大量资金流出

  资源税改革一直是关乎煤炭企业的一把利剑,5月25日,政策面再次提到,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制订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等。虽无详细内容,但至少资源税改革已近在咫尺。

  受此消息影响,加之前期煤炭涨幅过大,近日煤炭股大幅下跌,并有巨量资金出逃。5月26日,上证指数收于2588点,失守2600点大关。其中,煤炭股跌幅最大,板块跌幅为4.99%,成交量为672.74万。其中,金牛能源(000937)跌7.95%、潞安环能(601699)跌7.36%。

  全景证券分析师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当日开盘仅15分钟,煤炭板块净流出便达到1.59亿元,高居净流出排名榜首。其中,中国神华(27.00,1.68,6.64%)流出4048.10万元,潞安环能、中煤能源、大同煤业、兰花科创等流出金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

  从上证所公布的公开交易数据看来,机构成为打压煤炭股的重要势力。以盘江股份(600395)为例,当日成交金额为51325.43万元。其中,卖出的前三只席位均为机构专用。总共卖出10539.75万元。仅三只席位便占总成交额的20%以上。基金对该股的抛压十分严重。

  “2009年以来,煤炭板块大幅跑赢大盘,体现了超跌反弹以及煤价超预期的因素,对于再通胀预期因素,也有了相当程度的体现。从中期来看,煤炭股价已经显著跑在了行业基本面的前面,未来一段时间再继续超越大盘的难度较大。” 中金公司分析师韩永指出。而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分管投资的副总则表示:“煤炭行情已近尾声。”

  基金几进几出

  基金公司对于煤炭板块的态度其实非常复杂。“我们看好上海本地股和煤炭股。”3月中旬,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当时,在板块轮动中,煤炭股尚未被轮到。很多基金公司并不看好煤炭股。

  “除了价格便宜以外,一无是处。”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在交流中对理财周报记者说。他当时并不看好煤炭,认为从实体经济上来讲,煤炭行业并没有什么好的业绩预期。

  基金对于煤炭的分歧出现在第一季度末。当时中邮、大成、交银、广发、汇添富等一些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力排众议提早埋伏了很多煤炭股。在国阳新能(600348)、开滦股份(600997)、大同煤业(601001)、平煤股份(601666)等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都见以上基金公司的身影。但也有如华夏、嘉实等大的基金公司在当时轻配煤炭股,其他中小基金公司更是碰都不碰。

  事实证明,煤炭股从3月中旬开始发飙,到目前为止很多几近翻倍。国阳新能从3月16日到5月26日,两个多月的时间从13.44元涨至25.49元,涨幅达89.6%。盘江股份从14元涨至23.59元,涨幅达68.9%。如果在3月下旬便埋伏在煤炭股的基金没有提早撤离,其收益着实可观。

  “我们对煤炭是几进几出的。”华富策略精选基金经理和华富价值增长混合拟任基金经理季雷对记者说。这其实代表了更多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

  煤炭的未来

  正如“煤炭已近尾声”的投资总监所言,很多基金在前期获利的情况下,开始获利了结。这也是近期煤炭股有大量资金逃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很多基金公司仍然对煤炭抱有更大的幻想,争取分到最后的一杯羹。从上证所公开交易数据上可以看出,在大量机构资金逃离的同时,也有部分机构资金在缓慢地趁调整吸筹。

  “煤炭其实和新能源是一对矛盾。新能源如果不好,煤炭就会好。反之亦然。”一位私募人士日前对理财周报记者称。在他看来,在二级市场上煤炭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毕竟那么多的公募基金在煤炭股上淘到了大量的金子。但是从长远看来,低碳经济一定会逐渐取代高污染的能源企业。

  但是,目前煤炭行业的盈利增幅仍在下滑,这一点没有实质性改变。这可能是影响煤炭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方正证券表示,一季度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价格和成本较2008年均有提高,但是前者增幅明显小于后者,利润增幅被压缩。不仅增幅下滑,由于煤炭行业的盈利还集中在极少数企业上,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实际在恶化。此外,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实际到帐的利润大大少于账面利润。

  不过,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预测,2009年煤炭市场将向比较宽松方向发展。这一报告出台短期内又给市场对煤炭做多提供了一定的动能。(理财周报记者 王小静/文)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