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鸡”遇 下岗工年赚上百万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巧抓“鸡”遇 下岗工年赚上百万
2009年12月17日 08:42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46岁的李惠清原是沙坪坝一家饲料公司的经理,1994年从单位下岗后,他在江津开了一家养鸡场。初次创业因为不熟悉市场,饲养的白羽肉鸡不但养殖成本高,还不符合重庆市民消费习惯,连续亏损近100多万元后,李惠清决定处理完善后事宜就关闭鸡场。

  初次创业差点搞砸

  1997年,李惠清前往西安处理积压的成鸡。他发现因为当地地处产粮区,养殖成本比较低,当时在重庆市场上卖价高达17元/500克的乌骨鸡,在西安仅卖6元/500克,而且西安的白羽肉鸡鸡苗奇缺,这让李惠清眼前一亮。于是,他立即动手开干,把重庆的白羽鸡苗销往西安,又将西安的乌骨成鸡运回重庆销售。两地市场的差价让李惠清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贩来贩去不但弥补了前期自身养鸡的亏损,还有了一定的积蓄。

  贩卖鸡苗、成鸡虽然利润丰厚,但李惠清并不满意这种小打小闹的经营方式,重返鸡市搞养殖仍然是他的创业梦。有了前车之鉴,这一次他首先在重庆及周边省市,对成鸡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养殖风险进行了一番调查。

  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

  李惠清发现,近几年乌骨鸡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虽然市场走俏,但光靠农户散养,规模始终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比如,如果鸡场发一场鸡瘟,小鸡大面积死亡,养殖户就会血本无归。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占据市场的份额,走品牌、搞标准化养殖,才是养鸡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5年,李惠清在北碚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养鸡专业合作社,入社的农户只负责饲养环节,养鸡专业合作社则负责办种鸡场,并为成员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李惠清称,合作社与西南大学合作,专门培育出适合重庆市场的乌骨鸡鸡苗,这种鸡苗成活率达到95%,肉质鲜嫩,饲养时间只需70天左右就能长到4斤多,上市销售非常走俏。眼下,合作社的龙头成鸡产品“便安鲜”牌生态鸡摆上了很多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货架。

  全市首条自动屠宰线

  光是卖活鸡满足重庆及周边市场需求,李惠清并不满足。2008年4月,李惠清又启动一个大手笔项目,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全市第一条自动化生鸡屠宰线。

  “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就必须向后延伸,开展活鸡的加工和营销。”李惠清称,采用自动化屠宰线,活鸡进入机械化自动流水线作业后,不仅自动脱毛还能自动消毒排酸,既保持了鸡的新鲜味道,又能把鸡体内细菌、寄生虫自动杀死。李惠清称,这些经过加工的冷鲜鸡肉进入市内各大超市进行鲜销,售价高达9.8元/500克仍然供不应求。

  眼下,一部分经过自动化屠宰的冷鲜鸡,经过真空包装后,还打入北京、上海、西安等各大城市市场。

  成本收益分析》》

  鸡苗:卖给农户3元/只

  饲料成本:该鸡每增加500克重量约需1.5元饲料

  药品:每只鸡约需0.7元

  收购价:合作社按7.5元/斤收购

  加工后:按照9.8元/斤上市销售

  纯利:合作社每只鸡纯利1.5元左右,年收入可达150万元

  主持人语》》

  完整产业链造就

  独特的盈利模式

  从供应种苗、饲料、药物、提供技术,到最后完成收购和市场销售,李惠清用养鸡专业合作社这种模式,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养鸡产业链,也造就了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

  其实,李惠清的养鸡专业合作社这种模式,同此前被许多企业采用过的“公司+农户”形式相同。但有所不同的是,他把农户生产纳入了现代农业产业链经营中,成就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带领农民共同富裕,不仅缔造了利益共同体,而且控制了生产成本,谋求了利益最大化。

  更为独特的是,李惠清还具有浓厚的品牌意识,在散兵游勇式的各路鸡贩子队伍中,他注重打造品牌,宣传品牌,以品牌先行,从而带动了市场需求,抢占了市场制高点。

  创富秘籍》》

  市场需求就是盈利点

  从最初养殖失败到东山再起,李惠清认为他的养鸡专业合作社能够站稳市场,关键是先瞄准了市场需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产品结构再进行养殖,确保了产品的销路。”李惠清称,乌骨鸡在北方没市场,拿到重庆经过改良,恰好迎合了市民的消费需求。“今年,我们刚刚注册了鸡贩子商标。”李惠清称,下一步,他打算学习双汇冷鲜肉的市场之路,在各大步行街开设“鸡贩子”量贩店。

  网友评论》》

  “我爱吃鸡”:我吃过他们的冷鲜鸡,买回去第二天才拿来炖汤,味道还保持刚宰杀的原味,确实鲜美。

  “专爱挑刺”:开设“鸡贩子”量贩店的点子不错,但会不会与廖记棒棒鸡撞车呢?我觉得还得慎重考虑。(刘海燕)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