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私募“吸金大法”:变相抽水月月红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揭秘私募“吸金大法”:变相抽水月月红
2009年12月21日 10:44 来源: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马克思曾有一段“名言”来形容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贪婪:“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这一现象在私募行业也不鲜见。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知,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私募不仅会采取变相“抽水”的方式,同时更在每月估值日前的数个交易日大力拉升重仓股,以期在估值日的基金净值能够超越历史最高净值,进而确保每月都能计提业绩报酬。这就是私募行业普遍流行的“月月红”。

  变相抽水

  关于阳光私募业绩报酬的提取办法,银监会曾于今年4月份下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其中规定“信托公司管理证券投资信托,可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但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

  这一规定对于那些存续期达数年之久的阳光私募基金无异于当头一棒。某阳光私募的一位营销人员表示,“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几乎无利可图,因为基金终止日的市场状况谁都无法预料。”

  面对利润可能急剧下降的风险,一些阳光私募基金很快想出了变通的办法。中诚信托一位人士透露,“政策对管理费的计提时间并没有详细规定,因此可以把业绩报酬改成绩效管理费,这样就可以实现在每月计提管理费的同时计提业绩报酬,目前国内很多存续期较长的私募基金都在打这个政策擦边球。”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那些存续期在2年以上的阳光私募产品,如上海睿信、上海尚雅等基本上都采取了类似“绩效管理费”的业绩报酬计提模式。

  据相关人士介绍,阳光私募基金年管理费率为1.5%左右,一般平摊至每月提取,实际上管理费在支付相关营销报酬后所剩无几。业绩报酬的计提前提是,每月估值日的基金净值要超过历史最高净值,从两者差额部分计提20%的业绩报酬,估值日亦即业绩报酬计提日。

  “在这种计提原则下,只有每月估值日的基金净值高于历史最高净值,才能够提取业绩报酬,因此每月估值日之前私募基金都有做多的冲动,这就是所谓的月月红、月月提报酬。”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

  不过,自4月份政策新规实施后新设立的阳光私募基金,大部分都遵守了“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的规定,但设定的存续期限都较短。上述中诚信托人士指出,“新设立的基金产品存续期大都为1年期左右,信托公司和私募基金能够根据对未来1年的市场预测来决定产品的发行时间和节奏,由于期限较短,风险也基本可控。”

  月月红式的短期套利

  为实现“月月红”,部分阳光私募创造了一套百试不爽的短期套利策略:在估值日之前数个交易日内,通过拉抬重仓股股价以达到迅速提升净值的目标,在估值日过后,基金净值则鲜有超过历史最高净值。

  以深国投·尚城证券投资为例,该基金在今年中期期末共持有达安基因(002030)106万股位列第7大流通股东。该基金成立于2007年,估值日为每月的20日。数据显示,在该基金估值日前5个交易日,尤其是今年的5月11日至15日期间,达安基因涨幅高达61%,6月15日至19日期间涨幅达34%,远超越同期股指的涨幅;估值日之后的5个交易日,即5月22日至6月1日期间,6月22日至25日期间,达安基因的跌幅则要远大于期间股指的跌幅。而据该基金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该基金单位净值达119.12元,近6个月增长了51.61%。

  再以深国投·睿信1至4期为例,睿信1期的估值日为每月10日,2-4期的估值日皆为每月25日,这四只产品均成立于2007年,且均为今年三季度末兰生股份(600826)十大流通股东。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在每月的10日和25日之前的数个交易日,兰生股份几乎都要经历一波上涨,且同期成交量亦有放大,如9月3至9日涨幅达10.8%,11月3日至9日涨幅达5.2%,均超越同期股指涨幅。此外,根据这四只产品的净值数据,其近一年以来每月估值日的基金单位净值几乎月月递增。

  这显然不是个案。证券时报记者对比十余只采取按月计提报酬方式的阳光私募基金的重仓股发现,这些股票在估值日之前数个交易日内大都获得了良好的表现。

  “由于有筹码优势,在短期内拉升重仓股难度不是太大,相对于大量建仓新的股票来说成本要低的多。这有点类似于公募基金年底的排名大战,也是通过拉升重仓股来提升净值。”上述深圳私募基金经理说。

  华富基金的一位人士指出,“在按月提报酬的情况下,由于有利益的冲动,阳光私募这么搞几乎是必然的。投资者在投资这类阳光私募产品时,实际上就等于在鼓励管理人进行短期套利。”(杨 冬)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