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身价飙升合理吗?公关公司有炒作的嫌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学家身价飙升合理吗?公关公司有炒作的嫌疑
2009年06月18日 12:53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6年、2007年股市大牛市过后,金融危机接踵而至。经济的跌宕起伏让经济学家身价倍增。最近,一份《部分经济学家出场费一览表》在网上流传,不少人感叹“专家的钱来得太快”!根据网上公布的《经济学家出场费一览表》,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郎咸平、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名列“三甲”。其中,郎咸平以12万元居首。那么经济学家出场是否应该收取高额费用?高额收费是否会影响学术的独立性?对此,本报记者对不同领域的人士进行了专访。

  智联招聘职场专家吴凡:在合理范围之内

  关于财经专家出场费这一问题,我还是比较支持的。因为专家也是人,作为专家首先他得是一个劳动者。作为劳动者,他在付出一定劳动后理应获得一定的劳动所得。至于劳动报酬的多少肯定会因人而异,否则千篇一律的报酬标准也体现不了劳动者的价值。我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流传着“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样一句话,这显然就不能客观地体现出知识型人才的价值,而且也不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向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方向发展。

  而且相对于现在一些影视明星的出场费,这些专家的出场费还算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你比方说在这次网上公布的财经专家出场费榜单中,郎咸平教授以12万元位于榜首。当然这12万元相对于一名普通劳动者来说是挺高的,但是要和那些影视明星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出场费比起来就不算多了。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国际业务总监车耳:公关公司有炒作的嫌疑

  这不可能吧!如果简单的一次讲座开出这么高的出场费那确实是太高了。关键我们得弄清楚是一次收取这么高的出场费,还是按年、按月收取这么多的费用。

  另外这中间是否存在公关公司炒作的成分。因为我们公司也曾经请过这些专家,但也没有收过这么高的费用。具体是多少钱一场我们就不好透露了,但有一点是我们公司请这些专家肯定没有那么高的出场费。

  还有一点就是这中间是否存在专家出席演讲的性质的差别。你比方说我们公司属于国企,就肯定出不了那么高的价钱,有的私企的话专家要价可能就高一些。就好比这次四川的民营企业收购通用的悍马一样,要是我们国企去收购的话,通用就不可能开那么低的价钱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师郑磊:学术不妨娱乐化

  是否应该收取高额出场费,我个人认为关键看你怎么个对比法。若是跟平常普通职员比,那确实是挺高的,这些专家一次出场费就相当于普通职员一年的薪水。但要是和那些演艺明星比呢,是否又过低呢?反正对此问题国家教育相关部门还没有明文规定,大多数高校既不鼓励也不公开禁止。

  至于这些专家是否存在学术娱乐化,我认为学术娱乐化未尝不可,因为所谓教师的本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演讲太高深了,没人听得懂,那就相当于没说。比如我们学校的于丹老师,有些专家对她的讲课方式存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至少她在国学传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拉近了国学和平常百姓的距离,这就是她学术价值的体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伦理学教授卢风:影响学术理论的客观性

  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财经专家收取高额出场费当然无可厚非。一些经济学者出名了,有很多人请他们,那么收取多少费用原则上讲是他们自己的事。我是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按照伦理学的原则,我认为,经济学者在准备收取高额出场费时,应扪心自问,“我真的就那么‘值钱’吗?我的这份报酬真的与我的付出相称吗?收这么高的出场费真的公平吗?作为一个学者除了遵守市场原则(如自愿买卖原则)我是否还应该遵循更高尚一点的原则行事呢?”在一个农民3年的辛劳也不抵10万元的今天,有良知的学者尤其该这样扪心自问。

  当然,对于财经专家是否应该收取高额出场费,国家相关部门还没有针对此事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在短时间内恐怕也不会出台这方面的规定。既然国家没有规定不能收高额出场费,那么这些专家当然就可以“明码标价”了。但从学术界的学术规范来说,我还是不太倾向于收取高额出场费。因为你作为一个学者,一旦将自己“明码标价”了,就似乎唯利是图了,就很容易受一些利益集团的掌控,就很难保持自己学术观点和学术理论的中立性和客观性了。比方说有个财团花钱请你去做报告,你的观点是倾向于这个财团呢,还是站在公正的立场来批判这个财团呢?如果你的观点倾向于这个请你的财团,那么你的观点就会对广大股民和投资者产生一定的误导。

  你如果经常出席这样的场合的话,你哪有时间静下心来做学问?试问一个静不下心做学问的学者能否称得上真正的学者,你做出来的学问还有多大的可信度?这些年来我国社会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分信赖经济学,而比较忽视其他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一些经济学者的浮躁和自大。我想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能静下心来做学问,但不排除有一部分经济学者已经成为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附随者,他们已不再有自己的深刻观点和客观立场。学者贵在“修辞立其诚”,做学问、做研究要真诚,演讲、著文都应该真诚,只有这样你的观点才能公正,才具有可信度。另外,学者要有深刻的思想,要敢于对现实进行客观的评判,要富有批判精神。

  要制约财经专家开出的出场费使之与其自身价值相匹配,主要靠“消费者”的约束。消费者认为消费这些财经专家的观点值那么就值,认为不值那么就不值。企业界现在总认为要靠听取这些专家的观点才能使企业成长,其实发展企业关键还在于你企业要多招一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同时还在于你的眼光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多看一些相关的学术专著,同时多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走向,仅靠听经济学家或财经专家的一两堂课解决不了问题。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