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粮油巨头"暗战"蓉城 本土民企"心惊肉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两大粮油巨头"暗战"蓉城 本土民企"心惊肉跳"
2009年11月09日 10:46 来源:四川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月5日,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强带队与中粮集团洽谈达成合作共识,中粮集团将在成都上马大米深加工等四大粮油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亿元;10月17日,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又与青白江区政府签订协议,投资4亿元新建300亩的大米和面粉加工厂。两大同属世界500强的粮油巨头围绕四川粮油市场主导权的争夺战,一触即发。

  两巨头抢滩蓉城米市

  11月5日,在成都一家大型超市内,金龙鱼大米被码放在显眼的位置,而旁边就是福临门大米的“阵地”。两者的高端产品价格相差无几,都比普通的散装大米贵上几乎一倍。但这丝毫不影响部分高端消费者对“品牌”大米的青睐。

  下半年以来,中国粮油市场的一对“老冤家”——益海嘉里集团与中粮集团再次在米业市场狭路相逢,两者分别将食用油的主力品牌金龙鱼和福临门“移植”到小包装大米上,冀望能借此复制食用油市场的传奇。

  益海嘉里在大米产业的布局正在暗中进行,据该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大米的铺货速度非常快。公司下半年会加快对金龙鱼大米市场流通环节的投入,每个月针对大米的广告费用预算即达5000万元。

  中粮集团针锋相对。10月28日,投资1.5亿元的成都粮食物流园区 (粮食仓储)项目正式落户新都区。建成后的储备库总面积300亩,粮油储备能力达20万吨以上。项目建成后还将引进现货交易及期货市场项目,打造西部最大的粮食现代物流中心。

  同一天,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国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栗明再次赴蓉,商定合作细节。

  未来,中粮集团将与成都市粮油储备公司合作,共同组建股份公司,抓紧建立在成都的上游生产基地。中粮集团拟在成都投资建设100家品牌直销店,销售中粮集团的米、面、油、酒、奶、肉等各类产品。在成都建立起集粮食订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从而实现布局西部地区的战略计划。

  “心惊胆跳”的本土民企

  11月3日,新华社播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电讯稿,透露将加强成都平原等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粮油双寡头入川,成都粮油市场格局或现变局。

  省粮食局的数据显示,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的四川,常年粮食总产量340亿公斤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同时四川也是全国粮食消费大省,年消费粮食390亿公斤左右。大米每年还外调5亿多公斤,但饲料和加工用粮需从外省调进50多亿公斤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接踵在成都上马新项目,主要看重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粮油市场的潜力。成都虽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但面粉和大米还有相当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两家企业在成都建厂,可以就近供应,运费可以省掉一大笔。

  中粮集团在成都建立起品牌直销店,将可能冲击到成都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终端销售。成都五块石粮油市场一位老板有点担心,“大企业将加工厂建在成都,将直接省去一些中间成本,会出现价格优势。另外,大企业的品牌效应也将吸引消费人群。中高端粮油市场将进一步将实力弱小的民企挤出。”业内人士分析也认为,巨头的加入,将加剧米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未来或有大量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

  大米加工历来利润微薄,并主要为民企掌握。同时,国内市场上,小包装大米占全部大米市场的份额还不到4%,但每年的增长速度却在50%以上。今年以来,中粮、益海嘉里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地打起“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扩展旗帜,以小包装米寻求更多利润空间。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透露,中粮米业的目标是15%—25%的市场份额。

  另一个变化是,成都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将在巨头的协助下得到加固。“如果合作成功,中粮集团的品牌直销店将纳入到成都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内,对确保成都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成都市粮食局有关人士表示。(曹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