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周期性“全民大讨论” 深化价改需新突破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油价周期性“全民大讨论” 深化价改需新突破口
2009年11月11日 07: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虽然“有车一族”仍是少数,但也并不妨碍油价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油价已经形成了周期性的“全民大讨论”,每到临近月底,几乎所有的媒体和老百姓都会把目光聚集在“调价”二字上。

  分析人士表示,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给予市场主体不安全感,而成品油定价完全透明和接轨的理想状态又存在现实的困难和不可操作性,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

  新机制下的新问题

  去年12月开始实施的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我国自1998年以来进行的第4次尝试,其中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实施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进行相应调整的方案。从挂钩成品油到挂钩原油,从政府指导价到最高限价,从2008年原油大幅动荡却只调了寥寥几次价格到明确了22个工作日周期并基本严格执行,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成果清晰可见。

  但问题仍然存在,调价时机和幅度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每一次调价前都会引发反复猜测,直至“靴子”落下。

  分析人士指出,在政府、石油公司和终端消费者之间,已经形成互相影响和牵制的局面。影响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元走势、欧佩克产量、美国库存、政治和投机因素等。对于政府来说,必须考虑到原油价格波动较大,而中国又只能被动接受,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周期难以再度缩小,否则中国经济可能无法承受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在对抗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央企发挥重要作用,在炼油板块2008年巨额政策性亏损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石油公司正常的经济活动无疑更加明智。而通过税收、价格等手段促使节能减排,也不容许中国再回到低油价、粗放使用的老路子。

  石油公司仍然难以摆脱“等政策”的尴尬。今年已经获取了高额炼油利润的石油公司,仍然面临原油成本的市场化与成品油价格的不确定性问题,从8月份以来,炼油板块已经持续亏损,直至11月10日调价方才“脱困”。在这同时,石油公司还要直面社会群众对其垄断暴利的批判。

  不论是出于对原油价格长期看涨的判断,还是从提高能源使用成本以促进节能减排考虑,终端成品油价格是看涨的,而终端消费者只能接受涨价的事实。而政策面的不确定也使投资者对于中石化等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出现分歧。

  市场化还要多久

  市场化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在国内原油价格早已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的情况下,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分析人士指出,下一步成品油价格改革还需继续寻找突破口,或缩短调价间隔,或放宽对原油价格变动幅度的测算条件,将定价公式中炼油毛利等模糊因素更加透明化等。

  国泰君安研究员表示,虽然今年已经调整了8次价格,依然不能缓解投资者对机制不够透明的质疑和完全执行的信心,每次调价前都会怀疑“过去几次调价说明不了未来”。

  目前,全球多数国家都已经实行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由政府定价的国家越来越少。美国从1979年开始废除第一次石油危机时采用的政府价格管制政策,重新采用市场定价机制;欧洲主要国家也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实现了成品油价格市场化;亚洲国家和地区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虽然较晚,但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已平稳过渡至市场定价时代。特别是亚洲市场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新加坡成品油现货和期货市场,远东地区的成品油定价主要参照新加坡市场的价格。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虽已有成果,但石油公司的炼油收益和终端消费者的利益仍然脆弱。而完全实施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还需要形成多项政策环境,例如相关税费的改革、完善的价格补贴机制、相关能源和资源产品的价格联动机制等,市场化之路仍然漫长。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