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海外“贱卖”背后的产业困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成品油海外“贱卖”背后的产业困局
2009年12月10日 13:5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成品油量同比增长37.9%的同时,459.7美元/吨的出口平均价格同比却下跌了44.5%。此数据一出,石油巨头再度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有评论指出,国内石油巨头在成品油不断涨价之时却低价出口,实属压内媚外。

  “我们并未向国外廉价出售成品油,按海关统计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价格为不含税价,而国内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两者不具有可比性。”随后中石化方面做出了解释。尽管石化巨头做出相关解释,但成品油仍然存在“贱卖”之嫌。

  由于国内需求不足,自今年6月份以来,中国成品油的出口量开始明显增加。此态势一直持续到9月份。9月份中国出口成品油207.7万吨,同比增长50.9%,这已经是连续第4个月单月出口量超过200万吨。

  “目前的贸易政策允许两大石油公司出口成品油,只要按照相关政策,跟正常的外贸产品是一样的。”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国外大多数国家也并未在成品油出口上做出过多限制。

  “出口主要还是企业行为,它们本身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模式。”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有关人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强调。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也认为,中石油、中石化毕竟是企业,成品油出口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单纯从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看,企业愿意出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也是问题的关键,在中国,石油属于垄断行业,成品油价格又由政府定价,这就使得中国的石油贸易本身带有非市场的色彩。”林伯强说。

  而今年以来,发改委已经5次上调油价。“因现在零售价较高,中石油和中石化希望维持高价;但是由于前一个阶段的囤油,目前社会低价成品油资源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使得两大集团因价格较高,销售压力较大,库存压力也很大,从而选择了大量出口来释放库存。”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库存压力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需求不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炼油能力的相对过剩造成的。”林伯强告诉记者,不排除在未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石油企业更大幅度地出口。

  实际上,成品油被国内石油巨头大量出口的背后,难以掩盖的是中国炼油产能相对过剩以及成品油储备的欠缺。

  “从目前规划情况看,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5.8亿吨/年,届时石油需求约为5.5亿吨。我们比较担心,到2015年国内炼油产能供大于求的局势将逐渐显现。我们预测2015年汽柴油都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汽油过剩60万吨,柴油过剩量最大,约300万吨。”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舒朝霞说。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难题的最好办法是尽快建立国内成品油储备机制。今年5月19日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中国也首次提出了“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加快储备设施建设,尽快研究制订成品油商业储备办法和制度。并且明确了成品油储备的目标,2009年成品油储备要达到300万吨,2010年实现600万吨,2011年前为1000万吨。

  “与原油战略储备相同,成品油储备不仅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市场稳定,还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因此,在成品油储备建设被提出之后,两大公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成品油储备建设正在提速。”林伯强告诉记者。

  不管石化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只要国内石化行业还是目前这种垄断市场,垄断产品的价格就不是由供求自发调节,也就不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正因为如此,种种理由都是“借口”,包括前一段时间大量囤积成品油资源形成无法消化的库存,都是石化巨头维持行业暴利的“法宝”。而反过来说,宁可为了稀释库存海外贱卖,也不愿意降低国内价格,说到底还是为了确保维持油价高位运行。(晏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