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市场回暖 国内航企申请开13条国际航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际航空市场回暖 国内航企申请开13条国际航线
2009年12月14日 07:06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季度还在踱步不前的国际航空市场,进入四季度以来开始强势复苏:先是航班爆满,然后是货物积压,再后就是疯狂提价。

  香港、上海等地的货物已经开始积压,各航空公司开始加快调配运力,进入12月份以来的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民航局就已经连续审核了国航、东航等递交的开通13条国际航线的申请。

  货运价格陡然翻倍

  11月20日前后,香港机场因货量过多导致机位严重不足,暂时入仓存放的应节货物已超万吨,要100架次的波音747-400型大型全货机才可以运完。

  上半年萎靡不振的国际市场影响了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的判断,所以它们下半年在国际市场的投放严重不足,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停放在美国沙漠里的近百架飞机,仍在那里晒太阳。

  货物大量积压而航班严重不足让国内的航空货运价格大幅提高,以上海飞往欧洲的航线为例,今年3月份的运价是21元/公斤,现已涨到40多元,而从深圳始发的欧洲航线,报价曾一度高达50元/公斤,相比2007年的最高报价27元,也已经翻了一番。

  内航上半年频频“撤兵”

  国外航空公司“失策”未增开航班,国内航空公司更因失策而连失阵地。中国国航今年上半年将国际航线的投入降低了9.2%,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航线,其次是美洲。东航今年上半年在国内航线上投放的运力上升了28%,但在国际航线上的运力调减了19%。

  这导致国内航企根本无法在此次国际航空市场的快速复苏中抢得一杯羹,比如,由于东航退出,伦敦至上海的航线市场已经没有一家内地的航空公司。

  航空业的淡旺季非常明显,过去国内航企就是因为把握不了市场的节奏,导致外航将国际航线上的头等舱、公务舱客源一一“鲸吞”,所以外航在中欧中美航线上一直比内航多赚钱。而这次,国内航企同样踏空了。

  临时抱佛脚 内航半月

  连开13条国际航线

  市场好转,国内航企开始连续增开国际航线,记者昨天从民航局了解到,12月份以来,包括国航、东航、海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已连续增开了13条国际航线。

  其中,12月1日,国货航提出要开通上海浦东-安克雷奇-洛杉矶-温哥华-上海浦东的全货运航线,每天一班;扬子江快运要开通厦门-大阪往返的全货运航线,每周7班;海南航空提出开通上海-布鲁塞尔每周5班的往返航线以及每周7班的上海-维也纳往返航线;东航则提出要开通每日一班的北京-昆明-万象往返航线以及昆明-南宁-万象的往返航线。

  而12月11日,深航又提出要开通西安-深圳-吉隆坡往返和西安-深圳-曼谷往返航线;海航再次提出要开通北京-开罗-阿尔及尔往返航线,以及大连、南京、天津-济州往返航线;东航提出开通武汉-上海-福冈往返航线和郑州-上海-吉隆坡的往返航线;国航则提出要开通上海浦东-成都-班加罗尔的往返客运航线。

  新闻链接

  11月货运大幅攀升

  数据显示,南方航空11月份载客563.16万人次,增长13.9%,货运及邮运量8.47万吨,增长33.6%;客座率77.5%,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总体载运率69%,上升5.2%。2009年首11月累计,载客6078.8万人次,增长13.4%,货运及邮运量77.19万吨,升0.3%。

  国泰航空与港龙航空的载客量合共为200.777万人次,上升1.5%;载客率82%,升6.3%。两公司11月运载的货物和邮件合共14.18万公吨,上升7.6%。货物及邮件的运载率为76.8%,升12.3%。

  美日“自由互飞”

  上周五当地时间,美国和日本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开放天空”协议,根据该协议,美日双方将取消目前对两国航空公司在飞行线路、目的地、班次乃至定价等方面的限制,允许两国航空公司依据市场需求选定或调整飞行线路以及航班次数。这意味着美日两国的航空公司将可实现“自由互飞”。

  业内分析,美日“开放天空”将会打击正在困境中的日本航空公司,因为在美日航线中,日本航空公司执飞的航班每周只有136架次,而美国航空公司则多达296架次,市场全面开放将会造成“强者恒强”的局面。(王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