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 投资44.31亿美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 投资44.31亿美元
2010年03月31日 1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嘉兴3月31日电(记者 汪恩民)“嘉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今天,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毛雪荣告诉记者,2009年底已经吸引了3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家企业前来投资,累计总投资44.31亿美元。

  现状:中国最有影响的韩商投资区之一

  毛雪荣介绍,嘉兴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8月,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1997年被国务院特区办确定为重点联系开发区,2001年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5年开发区科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6年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省级示范区。自1998年浙江省政府对开发区实行考核以来,唯一连续1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开发区,在近五年的浙江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均位居前五。”

  毛雪荣表示,嘉兴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嘉兴市外向型经济的主战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嘉兴经济开发区创造了占中心城区1/3的实际到位外资、1/4的出口交货值、近1/3的财政收入。”

  “目前,嘉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化纤纺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食品加工等五大制造业主导产业。”毛雪荣告诉记者,2009年底,嘉兴经济开发区已经吸引了3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家企业前来投资,累计总投资44.3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7.2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22亿美元,居浙江省省级开发区前茅。“其中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5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09个,吸引了1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形成了以韩国、日本、港台和欧美投资并举的外商投资格局,并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韩商投资区之一。”

  转型:四年努力晋升国家级

  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整整用了四年。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优秀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工作。浙江省政府最终经反复比较、研究,在当时多家开发区中确定了嘉兴经济开发区作为该省推荐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第一家省级开发区,并于2006年6月19日向国务院申报。由于当时国家正在清理整顿开发区,全国整体上尚未完全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的报批工作,因此嘉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报批工作暂时搁置下来了。

  去年,根据启动国家级开发区报批工作的精神和要求,浙江省又将嘉兴经济开发区第一个报送到国家商务部等有关部委。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对嘉兴经济开发区的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工作极其重视,去年5月8日就此作了专门的批示:“嘉兴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对外开放前沿,应支持其申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7月6日,嘉兴经济开发区的申报材料由国家商务部第一批上报国务院,等待国务院核准审批。今年3月21日,国务院最终批准。

  影响:三大效益推进党的诞生地建设

  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家骐告诉记者,嘉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必将有利于把党的诞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吴家骐分析,首先是有助于提高开发区知名度。“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以后,对提高嘉兴及嘉兴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并对今后对外开放、招商选资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有助于打造更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吴家骐指出,按照国家商务部有关文件精神,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开发区为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享受同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提高服务效率。“这将有利于打造更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开发区,聚集投资,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吴家骐分析,这还将有助于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据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重点省级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国家将在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贴息规模和提高贴补率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和支持。”

  未来:依托沪杭高铁划建设国际商务区

  吴家骐表示,今年,嘉兴决定依托沪杭高铁,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嘉兴国际商务区,并作出了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合署办公的战略决策。“这无疑为拓展嘉兴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极为难得的机遇与条件。”

  吴家骐称,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将嘉兴国际商务区打造成依托沪杭高铁等交通枢纽中心的长三角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