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股市高处不胜寒 美股存在“黑色9月”风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海外股市高处不胜寒 美股存在“黑色9月”风险
2009年09月03日 07: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还没容投资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黑色9月”就带着杀气不期而至。

  尽管关键的制造业指标一年多来首次突破50的荣衰分界线,尽管二手房销售活动达到两年高点,但在9月的第一个交易日,美国三大股指却一改此前连涨8天的强势,逆势走出单边下跌行情,跌幅在2%上下。欧洲及亚太股市也纷纷大跌,昨日东京股市收挫2.4%,创两周最大跌幅;香港恒生指数跌1.8%,创六周收盘新低。

  分析师指出,美欧股市近期加速回调,很大程度上缘于前期连续大幅上涨累积的巨大获利压力。9、10月份向来都是美股一年中最低迷的时期,短期内,随着更多投资人从夏季休假中返回,大盘可能面临更大获利压力。不过,如果经济基本面保持持续改善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市场的深度下调。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美股存在“黑色9月”风险

  9月的第一个交易日,美国股市连续第三天下跌,且跌幅达到2%,为两周以来最大跌幅。在金融股拖累下,各类股份都纷纷下挫。

  截至1日收盘,道指大跌2.0%,至9311点,创自8月17日以来最大跌幅。该指数已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是6月24日以来最长的一波跌势。道指成份股当日几乎全军覆灭,30只成份股中有29只收低。

  标准普尔500指数1日收跌2.2%,至998点,跌破重要心理和技术关口1000点。其中金融分类指数暴跌5.3%,堪称当日大跌的祸首。金融股近期一直引领大盘,但有分析师认为,缺乏业绩支撑的金融股涨势可能更多缘于投机,回调是迟早的事。

  此外,代表科技股的纳指1日也大跌2%,至1969点。同样在当天,欧洲三大股市也纷纷大幅走低,银行股和商品股领跌。英国、德国和法国股市当日跌幅分别为1.8%、1.9%和1.9%。

  从历史上看,9月和10月向来对股市都是“凶多吉少”,很多投资人和分析师近期也都一直在谈论“黑色9月”的潜在风险,只是没有料到在第一个交易日就见到“下马威”。

  回顾过去上百年的情况,每年的劳动节(9月4日)到万圣节(10月31日)期间,美股往往容易出现大幅下跌。2008年如此,2002年的前一次熊市如此,1929年、1931年、1998年以及2000年的“9·11”,美股无一例外都在9、10月份出现大跌。也因此,有人将其称作“鬼节”效应。

  基本面暖风频吹

  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投资经理赵路苗昨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美欧股市在高位盘整已一个月有余,利好数据已经被充分吸收消化。他指出,未来一段时间,股市会对来自基本面的利空数据尤其敏感,而利好数据的正面效应则会不那么明显。

  赵路苗表示,市场眼下正在密切关注本周美国将发布的几项重要就业数据,分别是3日和4日出台的失业救济申请报告以及8月份非农就业报告。

  不过,仅从最近一段时间看,来自经济基本面的大多都是好消息。周二美国公布的两项重要数据中,供应管理协会8月制造业指数升至52.9的两年多高点,并自2008年1月以来首次突破50的荣衰分界线;7月份二手房签约销售指数则连续第六个月攀升,创下历史最长连续上升纪录。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说,当天公布的制造业利好数据显示,美国正行进在经济复苏的路上。在其他重要经济体中,欧元区和中国最新的制造业数据都持续改善或是指向扩张。

  正是由于基本面的持续改观,一些分析师也认为,今年的9月未必会那么可怕。华尔街股票策略师克里斯蒂安表示,美国经济正受到庞大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支持,随着投资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持续改善,美股有望继续上涨。

  后市仍存分歧

  有分析师认为,尽管这一波美股超过50%的持续涨势前所未见,但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可能“踏空”,所以,夏季休假期结束后的股市,未必会出现巨大的获利回吐,反倒可能有不少机构借调整买入。

  受到美欧股市大跌拖累,除中国内地股市以外的亚太市场昨日大多收低。MSCI亚太指数昨日东京尾盘跌1.5%。欧洲三大指数早盘继续小幅下跌。

  具体到单个市场,日本股市跌幅最大,日经指数收低2.4%,报10280点,创两周来最大跌幅;澳大利亚股市跌1.7%;韩国股市收挫0.6%,盘中一度跌进2%。新加坡股市跌1.0%。

  中国香港股市大跌1.8%,恒指报19522点,创六周收盘新低%;中国台北股市微升0.3%,创近三周来收盘高点。其他股市中,除巴基斯坦和越南之外,几乎都以下跌报收。

  对于亚洲股市前景,各界仍有分歧。分析师认为,一些前期上涨过多的市场可能随着美股下调而继续走低,同时中国股市下一步的走势也至关重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