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再度增持 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汇金再度增持 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2009年10月13日 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汇金增持国有银行股的行动,清晰地向市场表明其对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信心,从而让市场吃了定心丸

  ●刺激经济需要钱。国有股份制银行占了新增贷款总额的一半左右,为国有控股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国有控股公司也成了引领经济增长、恢复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公司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

  ●汇金增持国有银行股份的举动,充分体现国有银行的核心地位,也可看作是国家资本维护经济增长的坚强决心,这种决心带动的信心迟早会反映在市场的正面表现上

  2009年10月11日工、中和建三大行分别公告,三行均于10月9日收到股东汇金公司通知,后者于近日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三行A股股份,汇金公司并拟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三行股份。国有银行是国有经济的命脉,汇金是国家主权基金,因此,汇金本次完成增持后未来12个月再持续地对国有股份银行增持,表明了国家资本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信心与希望。

  增持表明

  经济复苏还在持续

  当前汇金增持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资本再次向市场传达了积极信息:

  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将继续。汇金虽然是国家资本,但仍要求保值甚至增值,因此对投资标的的选择仍然十分谨慎。由于汇金本身处于国家资本的地位,其动作市场往往会理解成国家的意志体现,因此,往往成为市场的方向标。当市场失灵的过程特别是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没有结束时,国家资本起到了稳定市场、填补真空、恢复信心、提供流动性的作用,其中信心的恢复是核心条件。保证中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的复苏势头,在PMI持续向好时,逐步恢复PPI、CPI指标的向好趋势,需要国有股份银行在保证市场流动性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汇金的积极增持国有股份银行股票的行动,清晰地向市场表明其对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信心,从而为市场吃了定心丸。

  增持说明

  国有银行已有投资价值

  二是国有股份银行具备投资价值。汇金既然是国家资本,就得遵从资本的本性,即不断地自我增值,要实现不断地自我增值,就得选择投资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由于汇金本身规模巨大,许多增长潜力很好的公司只能排除在外,比如创业板公司,汇金可能由于这些公司规模小而无法进入投资。因此,选择规模大、流动性好、能充分反映国民经济增长的国有股份银行,自然就成为汇金投资的对象。当然,从2005年左右汇金投资国内券商的高额回报的历史经验看,在国内进行广义金融股权投资,汇金得天独厚。

  三是国有银行、国有控股公司将是引导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后,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双刺激,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危机,反而在国际性危机中迅速崛起。在这个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功不可没。因为刺激经济首先需要钱,国有股份制银行占了新增贷款的总额的一半左右,为国有控股公司正常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国有控股公司成为引领经济增长、恢复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因为在危机冲击下,民间投资、市场力量已经受伤,国有股份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因此,笔者认为,汇金宣称未来12月再增持上述三家国有股份银行的股票,将可通过推动市场信心的持续恢复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增长。

  增持显示

  政府维护增长的决心

  四是汇金持续的积极增持国有股份银行的行为,向市场发出了中国维护经济增长的坚强决心。G20虽然是新世纪出现的国际协商平台,由于危机事出突然,匆忙成立的G20间由于制度、发展水平等差异,即使出台口头一致的政策,未必能够真正落实。澳大利亚最近的加息举措和美元持续贬值的行为表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要在危机中崛起,只能主要依靠自己力量。鉴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要在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复苏的难度很大,必须树立并维护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的稳定与正常运转。汇金重点增持国有股份银行股份的举动,就是为了维护、呵护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无论是反危机的排头兵还是推动经济转型与保护经济增长,国有股份银行的核心地位已经充分体现,汇金的增持行为因此也可以说是国家资本维护经济增长的坚强决心,这种决心带动的信心迟早会反映在市场的正面表现上。(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国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