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带给市场4大变化 政策市有望被淡化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股指期货带给市场4大变化 政策市有望被淡化
2009年12月31日 13:58 来源:辽沈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创业板成功推出后,作为交易制度创新重要步骤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也渐行渐近。

  12月18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将会根据市场实际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证券、期货品种创新,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官方最近一次关于股指期货的明确表述。

  股指期货将带给资本市场哪些变化?成为当下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

  稳定市场震荡收窄

  深沪两市经历过几年的大起大落以后,股价的波动仍然比较剧烈,指数暴涨暴跌的情形在宏观经济运行背景未有变化时仍时有出现。

  这种状况和资金的集中进入和退出有极大的关联。而资金的集中进入和退出又和“共振”现象有关,即行情只是在某一段特定时间产生,其余时间缺乏获利的机会。由于只有在股指上涨时买入股票才能获利,所以产生众多资金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入市。

  而推出股指期货以后,无论是看多看空,只要对市场运行方向判断正确都能够获利,这就势必使得资金的分布均衡化,并且市场会自然产生均衡机制:当股指涨高、偏离投资价值,便会有投资者通过卖空期指、期待股指回落来获利,同理,当股指跌下来以后,会导致卖空者买入平仓或是逢低建仓,从而抑制股指的进一步下跌。

  股市经济“晴雨表”作用凸显

  从我国股市前几年的运行情况看,股市并没有真正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实际上股市的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

  明显的例子,如1993年以后,由于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国的GDP增长率连年下降,直至1999年尚没有见底回升的迹象,但是深沪两市却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创出新高,特别是在1996年底到1997年5月走出了近一年半时间的单边上升行情。

  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在于深沪股市一开始的规模非常小,随着试点规模的扩大,资金一次次地大规模进入,从而促使股指大幅上行,所以两市呈现出明显的“资金推动”特征。

  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以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将会更加重视宏观经济和基本面因素与股市运行的关系,并且依经济运行和股市运行的规律来进行股指期货的投资。这将会促使股市的走势与经济运行的趋势更加吻合,促使股市更好地发挥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政策市有望被淡化

  政策调控历来与中国股市相伴而行,即使是风险较高的商品期货市场,管理层也曾经动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种种干预,比如说对橡胶、棉花等商品期货都进行过干预。市场猜测,管理层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将逐渐改变政策市的干预?

  北京中期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股市对政策有时会过于敏感,但这正是市场有效性的一种体现。股指期货自身特点(T+0 交易、保证金交易、合约无限生成等),决定了其对政策的反应更加迅速和灵敏,这对管理层监管市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这也是股指期货没有贸然出台的原因之一。

  专家们普遍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政策的出台将经过全面衡量后才会发布,随着整个市场的完善发展,随着投资者的更加理性,政策市的身影会逐渐淡化。

  不过,也有人提醒说,政府的调节手段将更加智慧,可以通过信息手段来引导预期,从而对股市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同时能否保证市场的“三公”原则,最受到挑战的也是政府部门,比如在出台政策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严格保密?

  蓝筹股或受追捧

  推出股指期货,从某种程度上看,过去一直行之有效的、但却是带有“投机性”的技巧将会过时。

  事实上,深沪股市的股价结构始终都存在着错位,特别是质地基本相同的股票,如果其流通盘大小较为悬殊,那么流通盘较大的股票就会比流通盘较小的股票定价低得多。从炒作上说,流通盘小的所需资金量相对小,容易吸引资金进驻,容易被控制。

  而对一些大盘股来说,却是一种扭曲。但如推出股指期货,大盘股被冷落,小盘股受宠的状况将会有所改变。因为大盘股对指数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其价格往往比较低,从市盈率和投资价值等指标来分析都要超过小盘股。

  从市值的角度来看,大盘股的流通市值往往并不比小盘股的流通市值大,有时甚至还要小一些。这样就有可能吸引大资金介入大盘股以期能够在股指期货的操作中对自己有利。从以上分析来看,大盘股的股性变得更为活跃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减小股票市场波动性。同时,“单边市”的格局将被改变,机构之间的博弈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而权重蓝筹股将成稀缺资源。 (记者 胡海林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