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调至“震动”档 基本面依然稳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A股调至“震动”档 基本面依然稳健
2010年03月17日 09:03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震荡、弱平衡、风格切换,这些词汇最近被频繁用来形容A股市场。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之后,大盘股的走势颇为关键。从昨日盘面来看,市场呈现低开震荡的格局,以电子信息、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涨,而前期涨幅较大的区域经济题材大幅回调。盘中,以“石化双雄”为代表的大盘股,几经反复,上证综指最终小幅收涨

  三千点上下震荡

  全国两会结束后,A股市场情绪相对低迷,股指在3000点上下持续震荡。

  股指震荡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两会内容并没有太多超出预期的方面,这使得此前因为两会而被市场追捧的相关主题面临退潮的风险。物联网、成渝经济特区等概念已经连续多日下跌;另一方面,一二月份相继披露经济数据,显示出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势头,但同时通胀也有逐步上升的风险。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明确表态,加息与否看物价。这也意味市场震荡格局有可能持续至经济数据见顶时,即第二季度之后。此外,多家机构预测,央行将在第二季度后加息。

  未来促使股指震荡的因素也在增多。种种迹象显示,央行在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昨日,央行发行今年第十九期央行票据,发行量刷新年内高点,超过上周二第十七期央票1000亿元的水平,为1100亿元。此外,本周将有1300亿元3年期央票到期,为到期量最大的一周。

  深圳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紧缩政策的预期,新基金发行遇冷更令人担忧,这种现象一方面意味着股市资金供应偏紧,另一方面代表投资者信心的动摇。

  与此同时,昨日,证监会就《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指期货指引》公开征求意见,该指引明确,基金投资股指期货主要以套保为主,使投资者寄望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出台加大蓝筹股需求,并带动大盘创新高的希望有可能落空。这也使A股长期震荡的可能性加大。

  基本面依然稳健

  A股目前处于微妙的弱平衡中,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投资者视线能够从政策面向基本面回归,将有利于A股行情的发展。

  中金公司最近报告指出,在政策轮廓逐步清晰、市场已经对政策有部分预期的情况下,市场的关注点将逐步从政策向基本面转变。特别是,随着经济活动传统旺季的逐步到来,市场将关注各行业数据的动态来寻找基本面是否依然稳健的信号。

  不过,中金公司指出,这个转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市场资金层面依然偏紧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相对脆弱的格局。结构上,前期受两会消息面支持的相关主题概念,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刺激,将面临退潮的风险,而在近期受经济数据支持的板块,有望相对表现较好。例如,钢铁板块可能将继续受现货市场价格的支持,券商板块在未来几周创新业务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消息面也偏正面。

  另外,年报业绩披露和第一季度业绩也将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从昨日盘面来看,以银轮股份等为代表的第一季度业绩增长公司、以华谊兄弟为代表的创业板高送转股涨幅居前,这也证明目前市场做多思路开始清晰。

  一季度业绩可期

  根据申银万国分析师预测,2010 年上市公司第一季度净利增速与2009 年全年增速相比继续回升。从环比增速来看,预计2010 年净利环比2009 年增长21.6%,略高于正常年份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净利平均17.7%的增速,显现出上市公司盈利仍然处于回升通道。从盈利预测调整的角度来看,上调盈利预测的公司共有111 家,而下调盈利预测的公司则仅有63 家,分别占重点公司数量的比重为32.6%和18.5%。

  中金公司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盈利环比改善最强的行业分布在航运、食品饮料、服装及纺织品行业。银行、石油天然气、钢铁、煤炭行业的环比增长也高于市场整体。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强周期板块业绩同比增速最快,包括有色金属、钢铁、造纸包装、汽车及零部件、航运等。

  申银万国分析师指出,前期周期类行业受政策紧缩预期和大盘下跌影响表现较差,但是由于近期部分行业数据仍在证明行业运营状态较好,或上市公司第一季度盈利预测继续上调。在近期宏观的悲观预期略有缓和的情形下,周期类行业短期可能有阶段性反弹带来的超额收益机会。尤其是行业短期数据有较好支持,估值较低的机械和汽车可能会表现更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研究机构均指出,“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的可持续性”与否将左右A股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全年的业绩表现,而房地产股虽然市场预计将出现反弹,但其持续性仍不确定,而这也加大了A股震荡的可能。(宋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