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股指期货期待市场更理性对待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满月”股指期货期待市场更理性对待
2010年05月14日 16: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4日,中国内地股指期货迎来“弥月之喜”。这一个月恰逢A股市场遭遇一波持续调整,这使得诞生之初的股指期货备受质疑。“满月”的股指期货,期待着市场给予更理性、更公正的对待。

  4月16日,作为中国内地首个金融衍生产品,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挂牌上市。

  4月19日,股指期货推出的第二个交易日,沪深股市骤现暴跌,两市股指分别出现4%和6%以上的巨大跌幅。此后,A股市场开始了一波持续深幅调整。上证综指自3100点上方连续破位下挫,并在5月12日创下2604.20点的近一年来新低。

  在许多业内专家看来,A股市场的本轮调整与股指期货并无直接的因果关联。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认为,过去一个月中沪深股市持续下跌,是多重利空因素共振的结果。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升级,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月CPI创下年内新高,种种迹象令市场对于刺激政策退出、流动性紧缩的预期不断升温。

  另一方面,新股密集发行、申购价格居高不下,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沉重压力。13日市场传言“管理层将暂停主板新股发行”,刺激沪深股市出现强劲反弹,从反面证明了这种压力的存在。

  另外,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风险厌恶情绪高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A股市场形成了负面影响。

  上海证券金融工程负责人李艳在对股指期货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股指期货并非现货市场下跌的原因,“助涨助跌”的理论也不成立。可以说,股指期货上市和A股市场单边下跌,二者“纯属巧合”。

  对于在“单边市”中摸爬滚打了20年的中国股民而言,股指期货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概念。或许正因为如此,股指期货难免被“误读”。

  股指期货正式交易以来,名义成交量屡屡超过沪深两市交易量之和。专家解释说,股指期货实行的是保证金交易和“T+0”日内回转交易,同一笔资金日内可以交易多次,因而名义成交额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由于交易制度不同,指数期货名义成交额与股票交易额不具有可比性。

  从海外市场来看,2009年,美国股票类衍生品名义成交额是股票市场交易额的1.20倍,香港、印度市场均为3倍多,韩国则高达近30倍。在中国内地市场,沪深300指数期货是第一只,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股票类衍生产品,理应拥有套保、套利和纯交易的巨大市场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尚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此外,尽管目前股指期货市场每日名义成交金额超过1000亿元,但实际上账户可用资金仅为70多亿元,盘中占用资金40多亿元,结算后持仓占用资金不足30亿元。相对于A股市场逾13万亿元流通市值而言,影响微不足道。

  不过,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或许眼下“蚂蚁”还难以撼动“大象”,但股指期货已经开始初步发挥其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理论和海外市场实践来看,作为一种交易手段和避险工具,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影响中性,并不会助涨助跌。专家呼吁,不要因为需要为股市下跌寻找逻辑原因或者情绪宣泄的出口,就将矛头指向股指期货。

  相对步入“弱冠之年”的中国内地股市,刚刚“满月”的股指期货尚显稚嫩。如同每一个新生婴儿一样,股指期货渴望善待和呵护,期待更理性的注视。(记者 潘清)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