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主权债务风险暂不会形成“二次危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主权债务风险暂不会形成“二次危机”
2009年12月17日 08:31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4日,国际主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因为受“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以及石油产量和收入持续下降的影响,墨西哥政府财政前景堪忧,故将墨西哥外币债务评级下调一级,从BBB+下调至BBB,为第二低的投资级别。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欧盟及美国等都笼罩在主权信用危机的阴影之下。继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被接连下调后,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也被下调,甚至连美、英两国的主权信用也受到了评级机构的警告。甚至有预测称希腊和爱尔兰将有可能因此而被迫脱离欧盟。不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两位专家均认为,从迪拜到希腊再到西班牙,这一系列主权信用方面的问题大多是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结果,是本轮危机的一个延续,不会形成所谓的“二次危机”。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员方明表示,迪拜等国债务过高可以说是本轮危机的“余震”,而本轮危机已经基本结束,对希腊、西班牙等“上榜”国家来说,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开源节流、消化债务。市场在看待评级机构评级标准时,应该把它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参考,而不应作为是否会引起违约风险的指挥棒而过分看重与强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则认为,可以把这一系列事件看做是对最近纷纷讨论“退出”的各国政策制定者的一个警示,提醒他们应更为谨慎地决定“退出”的时机和程度。

  方明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基本结束、市场较为稳定、各国政府以及

  IMF等国际组织都严阵以待的背景下,评级下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对于穆迪发出的英国和美国如不能遏制赤字就可能面临评级下调的警告,他称,即使美、英评级被下调也并不可怕。而从此前穆迪分析师的言论来分析,目前英美两国的债信评级并未受到威胁。他们表示,在拥有最高评级的主权国家中,“只有英美两国可列入‘适应性强’而非‘防御性强’一类,其适应性将在未来一两年得到测试,但目前而言,两国的‘融资能力’和债务‘承担能力’都非常高。”他们还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债务上升和利率成本升高有可能考验其评级,但并不是马上。”

  丁志杰的观点是,目前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的原因是大规模刺激计划下经济提前复苏而经济结构调整还没有跟上。方明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解释说,在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首要目标之下,各国财政收入将会增加,从而可以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消化过重的债务负担。目前美国已开始采取措施开辟新的税源,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复苏,财政赤字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不断扩大的收益率差令希腊和西班牙的融资成本上升,这可能促使两国政府实行结构性调整,以增强经济竞争力。

  对于希腊、西班牙评级或评级前景被下调表明欧元区复苏不平衡、进而将导致欧洲央行在决策时面临两难的说法,方明表示,货币政策自身具有灵活性,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尽相同而又采用相同的货币政策,欧盟的案例具有特殊性。当前欧元区的首要目标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在真的需要加息时,可以就加息幅度、频率等进行调整,以控制对融资成本较高的国家的影响。目前来看欧元区的通胀仍然可控,加息的时机尚未到来。目前欧盟几个评级下调的个案不一定会引发主权债务违约,也不会危及全球经济复苏,更不会形成全球主权债务违约的浪潮。

  近日,欧盟国家一些首脑发表的言论已制止了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欧洲主要股指企稳回升。而14日阿布扎比决定向迪拜提供100亿美元援助资金用以支付迪拜世界集团的部分债务以帮其度过债务危机的消息传出,全球金融市场更是全面上扬。西班牙政府表示,标准普尔不应将西班牙公共债务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未来数月该国经济将开始复苏。该国经济部发言人称,有信心达到欧盟稳定与成长协定设定的目标,在2013年之前西班牙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今年的9.5%左右降至3%以下。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表示,他对希腊成功处理债务问题有信心。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表态进一步稳定了人心,她指出确保债务缠身的希腊未来情况无虞是欧元区共同的责任。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在出席欧盟领导人会议时明确表示,希腊将不会出现主权债务违约。而在14日晚他进一步宣布,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减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重振希腊经济。(记者严丽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