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中国经济好转已现 复苏未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媒体评论:中国经济好转已现 复苏未至
2009年05月13日 11: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经济是好转还是已经复苏,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最大问号。

  从市场经济诞生之日起,经济就一直在繁荣与衰退中交替。最常见的四阶段法把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判定经济进入复苏的指标虽无定论,但宏观上看经济复苏至少应具备支持经济增速持续上升的要件,微观上看具备支持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要件。但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来看,这两方面条件都还没有完全具备。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4月份经济数据正在陆续公布,各类数据再次显示冷暖不均的特点。

  显示上升趋势的宏观数据包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5个月回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再创历史新高;新增信贷回落至5918亿元,但同比仍多增;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加快至30.5%。

  显示下降趋势的数据包括:发电量同比下降3.5%,连续7个月下滑;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2.6%,连续6个月负增长且降幅继续扩大;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分别同比下降1.5%和6.6%,连续3个月双双告负。

  毫无疑问,部分数据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好转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复苏已经到来,不能确认宏观经济进入持续上升通道。

  首先,目前至少有外需下降和通货紧缩两大因素在威胁中国经济的复苏。一季度出口已经对GDP负贡献0.2个百分点,4月出口降幅扩大将对GDP形成更大的下拉作用,而且未来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消费和投资。此外,随着数据的公布,可能还有财政收入下降、消费低迷、工业增速放缓等消息传来。

  其次,几乎所有向好的数据都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例如,PMI主要受到基建行业拉动;投资分项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94.2%。货币信贷增长也主要受到4万亿元投资推动。现在来看,投资这驾“马车”跑得最快,而消费和出口尚未确认复苏的趋势。

  从微观角度看,难以断定企业利润已经进入持续增长通道。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7.3%,钢铁、有色、化纤三大行业均为净亏损。

  产能过剩将是今年企业利润增长的最大威胁。据行业协会估计,今年国内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超过1亿吨,水泥行业过剩产能约7000万吨,到2010年煤炭过剩产能将达4亿吨。

  此外,有色、电力、建材、纺织等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总需求并未全面启动,在工业企业去库存基本完成后,产能过剩将限制工业品价格,影响企业利润增长,推迟复苏的到来。

  此外,在整个微观体系中,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经营环境尚未好转,复苏迹象不明显。以上部门对于就业、出口的贡献度较高,最为贴近民众对经济景气度的感受,对于判定经济进入复苏区间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于经济周期的判定应该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仅仅根据企业订单回升,或者汽车销量增加,甚至楼市“回暖”、A股指数上涨、商品期货价格上升,均不足以支撑复苏周期到来的判断。在短期经济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并不排除 “二次探底”以及“U”型底部持续更长时间的可能。

  经济尚未进入复苏,但已经逐渐好转,表明宏观以及行业政策的刺激作用正在不断发挥出来。显然,希望中国这样规模庞大的经济体,在一个季度或者半年时间里便能完全从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是不现实的。因为政策效应的发挥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全面复苏需要内外环境的配合。我们相信,未来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国经济必将稳步进入复苏区间。这样的复苏,必将是稳健的、可持续的。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