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淡化考核标准 给公众一份令人放心的GDP——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淡化考核标准 给公众一份令人放心的GDP
2009年08月13日 11:01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尽管是在“保增长”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数据还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最新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地方GDP之和比全国GDP多出1.4万亿元,几乎高出整整一成。而此前的不少年份,这一数据一直偏高,2004年甚至高出19.3%。

  地方GDP之和高于全国GDP,有核算方法和统计制度层面的原因,如重复统计、核算资料来源不同、统计覆盖面不充分等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专家学者和统计部门的官员都有过分析和解释。而公众真正关心的,则在于另一个层面:这些高出来的数据,是否掺杂了主观拔高的成分?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地方GDP偶尔偏高或有可能,长期偏高实在不正常。在一些地方对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中,GDP一直是重要的“硬杠杠”,而且层层加码,“数字出官”也已是众所周知。问题在于,我们反思“唯GDP论”远非自今日始,为什么“GDP崇拜”依然故我?到底是什么让GDP这个政绩考核的“硬杠杠”异常坚挺?

  毫无疑问,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果的主要综合指标,尽管GDP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有其局限性,但在现时条件下,仍是判断经济形势、出台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这一指标的被关注度,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恐怕都很难下降,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追求量的增长”重过“追求质的提高”的观念,仍然大有市场。在不少地方,尽管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不再像以前一样强调GDP的重要性,可是在不少人心目中,“GDP排名”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再具体到干部考核,选用GDP这样显性、量化的指标,肯定比“调结构”、“保民生”等指标更简单,也更有“可操作性”。试想,如果连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都还在以论文数量、课题经费为指标,要在更大范围的干部考核中引入更为科学的指标体系,难度是如何之大。

  然而,难度大决不能成为不动、不改的借口。GDP地方基础数据的长期偏差,不仅可能干扰对政策效应和经济走势的准确判断,导致资源配置向提高经济增长率集中,不利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统计数据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干部政绩考核这个关键环节,切实淡化GDP考核标准,才能彻底扭转地方GDP统计长期人为拔高的倾向。

  事实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审议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前后,这方面的改革已在不少省市县和国家部委开始试点。干部考核加重民意分,降低GDP比重,“以科学用人,保证科学发展”,在四川绵阳等地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此前浙江对省内各市GDP进行统一核算,保证了全省GDP与各市汇总数据的基本衔接和匹配,数据质量大大提高。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改革和探索的逐渐铺开,GDP统计数据一定会更加科学准确,更加令人放心。(陈家兴)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