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当“限涨令”如过耳风 专家:调查手段太单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谁当“限涨令”如过耳风 专家:调查手段太单一
2009年09月28日 08:3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场“涨价”和“误报”的争论已经在媒体和国家发改委之间尘埃稍定,但与之有关的讨论却依然经久不衰。

  9月22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临近“十一”黄金周,四川、贵州、天津、云南、安徽等地多个景点门票纷纷涨价,涨幅有的达到70%。这被评论者称为今年以来国内景区首次大规模提价,也是发改委等部门去年发布“限涨令”到期后的又一轮涨价风潮。

  不过第二天,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已特意就此事进行调查,根据价格司关于涨价情况的调查结果,“涨价”报道纯属媒体误报。而且这些景区明确向发改委表示,“十一”前和“十一”期间绝对不会调整门票价格。

  时隔两日,“新华视点”记者就景区门票是否涨价做了进一步追踪调查。其结果显示,景区不仅已经涨价且有地区涨幅甚至超过70%。有专家认为,所谓“误报”着实难以让人信服。国家部委所做的调查只有简单的结果却没有详细的过程向公众公布。这样的观点太过于简单并且缺乏说服力。同时,职能部门的调查手段太过单一,仅仅依靠“这些景区向发改委表示”就听信其言未免过于轻率。

  事实上,大部分景区涨价原因几乎一致。尽管每年景区门票费用收入不菲,但是日常开支和人员经费不可忽略。其次,景区都称自己债台高筑。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李正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景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恢复景区原貌,原本建在景区内的管理局办公楼、宾馆等的拆迁费用就高达4亿多元。日前,石林管理局已经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5亿元贷款,向云南省内的富滇银行申请5亿元贷款。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表示,恢复景区原貌投入是必要的,但如果其中的相当部分成本是景区错位开发导致面目改变的,就不能让游客来埋单。该研究人士说,有的风景区至今还没有吸取教训,申遗成功后继续私搭乱建,甚至变相出卖土地,一些行业部门、地方有关单位纷纷入驻风景区“割地开店”,有的风景区多达七八十个楼堂馆所。

  安徽巅峰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盛学峰认为,从长远来看,景区不但不应该涨价,相反应降低门票价格,让利于民,还景于民,可以通过差异化的细微服务赢得市场份额,景区经营的前景才会更长远。(孙维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