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中国经济走势:把握政府投资节奏和能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热议中国经济走势:把握政府投资节奏和能力
2009年11月12日 1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姚景源等解读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摘要)

  中新网11月12日电 今天上午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每月谈”,本期的主题是“2009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就主题分别发表了演讲。

  一、中国经济实现的是V型反转

  年初经济学家们曾经争论,说中国经济今年究竟是V型走势、U型走势,还是W型走势,还有人提出L型走势。姚景源说,现在只剩两个月的时间,从全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实现的还是V型的反转。

  看中国工业发展的曲线,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是4个月,是去年11月、12月,今年1月、2月。从整个工业的走势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一个继续的企稳回升、企稳向好的基本阶段。而且还要看到,回升向好的基础在进一步巩固。这是一个基本面。

  二、中国目前无通胀但确有预期

  姚景源说,对于通胀预期问题,我始终是一个观点:目前无通胀。现在CPI10月份当月负0.5%,1—10月还是负0.1%,全年就剩两个月,这种状态怎么能叫通胀呢?但是现在确实有预期,现在的预期还弄得挺强烈。姚景源表示,关于价格走势,还剩两个月时间,年底整个同比有可能走到正数,因为基数在逐步降低,到年底可能会转正。但是,整个物价是低位。

  姚景源还说,现在1—9月,全国新增信贷是86665亿人民币,这个信贷数量确实比较大。但对于信贷发放要算二笔账,简单地用经济学模型推导出“通货膨胀”不准。历史上没有单纯的因为流动性问题出现过通货膨胀,它一定要伴随着经济过热而产生。

  三、无需担心中国经济过热,但不可盲目乐观

  姚景源认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不代表“中国经济又过快了”,而且不可盲目乐观。工业增长速度已经接近于去年1季度,所以应当说它标明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候过去了,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在进一步得到巩固,它也表明明年整个经济增长的走向。当然,一定还要看到整个数是同比,由于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10月份仅仅是8.2%,我们现在在一个低基数上有的这样的成绩,所以且不可盲目乐观。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也表示,在整个经济增长中,还是要看环比的增速,这对判断未来走势更有意义。二季度是这次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把当季的环比增速折成年的话,就可以达到16%以上。三季度环比增速下降,折年率以后只有8.7%左右。10月份的工业数据,国家统计局昨天特意公布了环比的测算结果,9月份和8月份相比,9月份的环比增长是1.1%,但是10月份和9月份相比,环比增长只有0.8%。受去年基数因素的增长,同比看起来越来越高,但是从环比来看,二季度最高,其实三季度都在逐步的放缓。

  四、明年关键是把握好政府自身投资节奏和能力

  范剑平认为,整个全球新一轮产业增长点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难以有大规模的固定设备更新投资热情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力度的政府投资是必要的,否则我们保不住8%。如果明年、后年还想保9%、保10%,而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来保增长速度的话,恐怕就是我们复苏并非必要的代价。

  范剑平说,中国在2010年外贸恐怕不可能过热,消费也不可能过热,民间投资也不可能过热,唯一要防的就是政府投资自身会出现过热。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真正回到适度宽松的区间来运行,应该有很好的基础。从政策建议来讲,2010年关键是要把握好政府自身投资的节奏和能力。

  五、明年中国经济面临三方面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说,明年经济有三方面挑战:出口、国进民退、泡沫经济。

  一是出口问题。出口依然会比较困难,不能过于乐观期待。但是现在很多专家,或者是大多数人把注意力放在一个方面,但是我认为对中国经济威胁不只是这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它两方面:一个是国进民退,这个趋势对中国经济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危险,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出现了危机。那么民营经济如果出现危机,中国经济后面的危机就是早晚的事情。再有一个威胁就是泡沫经济,因为泡沫经济使得搞实体经济、搞自主创新的人觉得没有意义,赚这点钱还不如炒房子、炒股来钱容易,所以我认为主要威胁是这三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后两个方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