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CPI涨幅或低于3% 上半年仍可积极投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明年CPI涨幅或低于3% 上半年仍可积极投资
2009年12月24日 08:44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小于3%

  经过近一年的负增长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今年年尾开始翻红。预计2010年CPI将继续上行,但全年涨幅低于3%,物价上涨温和。央行可能在下半年CPI高于3%后加息,个人理财则可采取上半年相对激进下半年相对保守的策略。

  11月份CPI由1月份以来的负数首次转正,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3.2%带动的。更令人关注的是,今年十万亿左右的天量信贷已将房价推向历史新高,股市价格今年也翻了一番,资本价格的高涨会否传导至CPI,从而令明年出现明显的通胀?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明年物价虽会上涨,但恶性通胀出现的可能性很低。

  明年CPI涨幅或低于3%

  目前,大多数机构都预测明年CPI涨幅为2.5%~3%左右。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明年 CPI虽继续回升,但仍将保持温和;如果全年信贷 6~7万亿,则全年CPI应可保持在2.5%以内;如果达到9~10万亿,则可能突破2.5%,现实的通胀风险应该在2011年以后。第一创业王皓宇预计,2010年CPI将在6月份达到3.0%左右,而后7~9月回落到2.5~3.0%之间,进入10月份后持续突破3%,全年增速或在2.5%~3.0%之间。

  那么,明年中国物价上涨的传导机制在哪里?

  首先是信贷的增量。1~11月,中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这一流动性的增加已将中国股市推动上涨翻倍,使得中国房地产价格创下新高,而此时欧美房价离其2007年的高峰还差30%的距离。

  资产涨价传导作用显现

  资产价格的高涨正在传导至日常消费价格。高盛预计,随着就业市场持续回升并带动家庭收入和消费者情绪改善,私人消费将于2010年全面回升。此外,将于明年进行的资源税改革及资源定价机制的改变都将增加原料的价格和厂家的生产成本。

  宏观经济的整体复苏也支持CPI明年的上涨。高盛预计中国2009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维持在8.6%,2010年将达到9.5%。

  粮食生猪供应足价格难大涨

  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只要CPI同比增长小于3%,就是正常的,不能称为通胀,而是正常的物价波动。

  不会出现恶性通胀的支撑点在哪里?刘尚希认为:“目前产能还过剩,通胀怎么可能就来呢?而且政府有很多手段可以收回部分流动性。”这一点得到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的认可:“我们预计决策层将主要通过直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而不是市场手段(利率或汇率)来调控货币政策。”

  王庆认为,总体较为疲软的出口增长将继续构成对通胀压力的强大制约因素。2010 年可能会再次出现2000~2001 年货币供应高增长,但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的情况。摩根士丹利预期2010 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上涨,但不会出现暴涨。他们预测2010 年原油均价约为每桶85 美元。

  此外,2010年国内粮食供给有保证,夏粮已连续六年增产,粮价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生猪供给同样充足,2007年~2008年供给紧缺导致猪肉价格疯涨的一幕不会重演。根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11月我国生猪存栏量4659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占比为10.45%,高于国家规定的10%水平。

  理财指南

  上半年仍可积极投资

  明年CPI的变化趋势背后会有怎样的政策变化?投资者该做何应对?

  摩根斯丹利王庆认为,在2010 年中期之前不会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紧缩政策。但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出现的时间早于预期,则不排除2010 年二季度初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事实上,由于通胀压力相对较小,2010 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可能是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流动性管理。摩根斯丹利预期人民银行将于2010 年三季度早些时候开始加息。不过,由于2010 年下半年CPI 的增幅将会比较温和,预期当年下半年的加息幅度不会超过两个27个基点。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称,国家宏观政策基调继续保持不变,但宏观经济背景已然迥异,近期的国家级会议公告字里行间已能看到政策存在向“偏紧”方向调整的倾向。因为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加入了“管理通胀预期”、根据内外形势“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的要求;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则加入了“重点突出”、“投资适度增长”的要求。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建议,投资者在明年上半年时仍可以与尚丰富的流动性一起参与地产及股市等的积极投资,但到下半年,则要以流动性为主,持币等待央行很有可能的加息。(陈海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