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企业主的东盟“攻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一个小企业主的东盟“攻略”
2010年01月04日 09:51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元旦夜的时钟走过零时零分,11国19亿人民的生活将在“有意识的选择”和“无意识的被选择”中发生改变。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10+1自贸区正式成立。“新马泰7日游”离老百姓更近,泰国的香米和火龙果便宜了几毛钱……这种变化,细小到一些人甚至感觉不到。而另一些人,生活却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叶君就是“另一些人”中的一位——

  2009年,叶君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年。作为舟山市岱山日升圣诞玩具礼品厂的销售总监,他和他的团队遭遇了欧美订单骤减、出口严重受阻的打击。所幸的是,2010年开年,叶君就收到了一份新年大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叶君激动地难掩欣喜:“在欧美老牌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东盟将成为我们新开辟的重要市场。”

  11国搭台、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这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必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降关税,当务之急

  元旦假期期间,广西南宁市的华联、人人乐、南城百货等大型超市生意红火,商家不约而同地在水果摊位最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从东盟国家进口的水果,山竹、龙眼、木瓜、椰子,应有尽有。正在购买山竹的南宁市市民吴桂明说:“原来中国市场上每公斤20元-30元的泰国‘贵族水果’山竹,现在10多元就可以在南宁等地的市场上买到。我们这是在提前享受自贸区政策,享受零关税带来的实惠。”

  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进口水果最多可以降价两成,泰国香米也有望降价一成以上。这些东盟商品集体降价,正是缘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采取的“零关税”政策(编者注:所谓“零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不向进出口国征收关税)。2010年1月1日开始,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将有93%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对东盟平均关税将降低到0.1%。同样,东盟将对中国90%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由于实施‘零关税’,我们厂今后每年出口到东盟的产品至少可以少缴百分之十几的出口税和百分之二三十的进口关税。”叶君进一步指出,目前,东盟已经是他们厂的新增长点,仅次于美欧市场。

  许宁宁是一位资深的“中国-东盟人”,作为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他在东盟的政界和商界有很高的声誉。许宁宁向记者介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分3个阶段:一是到今年年底,启动并大幅度下调关税的阶段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是到2015年,东盟新的4个成员国绝大多数产品关税为零;第三阶段是2016年以后。“第三阶段会发生什么,现在谁都不得而知。”许宁宁告诉记者,“东南亚经济共同体和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进展,都将直接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

  人民币,明日之星

  “做生意可以用人民币结算,让我们更有安全感。”杭州波蒂亚服饰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服装加工企业,欧美国家一直是他们的重点市场。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欧美市场不同,东盟地区汇率更加稳定,部分国家还可以用人民币结算,这样一来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汇兑风险,提高盈利水平。”

  事实上,早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筹建期间,一些实力较强的外贸企业、特别是那些对中国鞋比较认同的外国商家已经改变了货币结算方法。西城同德鞋业基地的经理凌志强就表示:“我们公司收外贸订单只收人民币,美元、欧元都得靠边站。”

  对此,许宁宁直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成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契机。”在他看来,商品的自由流动,必然要求货币的自由流动,这就给人民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提供了可能。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2310.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1.6%。然而,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并没有跟上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增长。以柬埔寨为例,目前人民币、美元、泰铢、越南盾等货币同时在柬埔寨流通,但是人民币交易总量不大,主要集中在旅游区和中小商品市场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柬埔寨久经战乱、刚刚复苏,经济总量不太大,另一方面民众对人民币的信任仍然不足。

  许宁宁建议,中国从东盟各国做起,逐渐建立人民币的信用和结算机制,进而逐步将人民币推广到世界。(张颖)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