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年初放贷太猛 央行2000亿正回购收缩流动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银行年初放贷太猛 央行2000亿正回购收缩流动性
2010年01月13日 10: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上周四意外上调3个月期央票之后,央行昨日再度出手。

  昨日央行发行的200亿一年期央票中标利率终于打破沉寂,呈现5个月以来的首次上行。该央票中标利率为1.8434%,较上周发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1.7605%大举攀升8.29个基点。同时,央行进行了2000亿元的28天正回购,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近期不断有传闻称银行年初放贷太猛,央行对此自然十分清楚。广发银行资金交易部人士认为,央行希望通过正回购加大收缩流动性力度,体现了央行适度紧缩货币的意图,防止年初信贷过快增长,同时也有利于调控通胀预期。

  本周提前净回笼资金

  这也是继上周3个月期央票利率上行后,又一期限的央票上调利率。

  由于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2080亿元,2000亿的正回购加上200亿的央票,央行在本周已提前净回笼资金。但昨日的28天正回购操作均将于春节前到期,资金届时将重新投放市场,不影响机构跨节的流动性储备。

  上海一银行交易员指出,“(正回购操作了)2000亿(利率)都没变,可见钱太多了。”正回购此前的单日操作量高点为2008年1月10日,当日正回购操作量亦为2000亿元。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意在保证央票回笼力度,稳定回收多余流动性。该交易员认为,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预期升温,且机构年初集中放贷的速度惊人,央行为避免出现去年初天量信贷的局面,提前加紧了回收流动性的工作。

  自去年11月底以来,一年期央票发行量一直处在100亿元至120亿元的地量水平。本次一年央票发行量比上周增加80亿元,在维持了8周的地量发行后,一年期央票终于启动扩容步伐,在公开市场的新一轮微调中,作为深度对冲工具的一年期央行票据将重新发挥作用。

  广发行资金交易部人士表示,一年期央票利率上行在意料之中,在通胀预期抬头之下,利率上行体现了央行适度紧缩货币的意图,有助于防止年初信贷过快增长,从而实现平衡放贷。同时央行上周以来加大力度回收流动性,有利于调控通胀预期,防止通胀风险。

  而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彭程在接受外电采访时也表示,这显示央行肯定在收缩流动性,近期不断有传闻称信贷规模急增,央行对此自然十分清楚,因此从上周开始已经有一些“小动作”。由于政府不想动用力度太强的货币工具,因此预计在未来的一两个月的央票还会陆续有大手笔交易,如果依然不能回收流动性,不排除会发行定向票据甚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票利率仍有上行空间

  就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未来走势而言,安信证券认为:一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已经进入一个持续上行的通道;另一方面,考虑到央行和国务院尚未达成一致的背景,目前的上行继续属于向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靠拢性质,以1年期央票为例,发行利率此轮上升的目标区间可能位于2.0%-2.25%的水平。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胡航宇亦表示,2009年的复苏态势可能使经济的产出缺口提前复合,今年1季度产出缺口基本为零,货币流通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在经济较强劲复苏与通胀上行的背景下,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上行,回收市场流动性是货币政策的合理选择。

  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与1年期央票利率仍有较大的背离,在经济完成复苏开始走向过热的过程中,修复这一背离是必然的过程。因此中信证券预计,3个月央票利率和1年期央票利率都会持续上行。预计到2季度这一过程会完成。

  长期来看,决定央票利率走势的最重要因素是通胀走势。通胀持续上行的动力如何,这也是市场一直关注的重点。如果信贷投放力度平稳适度,那么下半年通胀上行的压力也不大。央行此次放手央票利率上行,也是为了回笼流动性,平衡信贷。

  彭程则表示,央行发行票据需考虑成本,如果票据的利率太低将难以售出,太高又会引发市场对加息的忧虑,因此当央行想回收流动性而又不愿意上调票据利率时,则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下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则达到2500亿元。数据同时显示,今年1季度的到期资金量是仅次于2008年1季度的历史第二高水平,市场到期资金压力陡然上升。(王梅丽)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