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无法接过发达国家消费大旗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为何无法接过发达国家消费大旗
2010年04月12日 09: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人放开胆子花钱的日子结束。世界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然而,人们颇为失望地看到,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忙的还是生产、投资,无法接过消费的大旗,也无法为世界生产力提供受纳之地。于是,全球经济如何再平衡成为新的悬念。“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也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

  之前,不少论者指出,东亚地区受文化影响,崇尚节俭,以奢为耻,这妨碍了人们打开钱袋子;也有人认为,中国社保体制不完善,人们有后顾之忧,自然靠自己储蓄防意外发生。在本届博鳌论坛上,多位重量级研究人员则先后提到:中国人消费不足乃囊中羞涩之故。“国人不敢花钱,首先因为没钱。”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如是说。

  过去十年来,中国一直努力提高居民消费,各种刺激手段频频使出来。然而,中国消费在总体GDP中的比例仍然年复一年地下降。当前中国的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近15%。与此相应,中国的总储蓄率从 1996年的36%上升到2007年的51%。

  表面看来,人们的储蓄倾向占了上风。然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总储蓄率上升主要是因为政府和企业的贡献所致。11年中,居民的储蓄从19%提高到22%,仅仅提高了3个百分点,且仍低于同期印度的24%;而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从17%提高到29%,提高了12个百分点,对总储蓄率增长的贡献高达80%。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说,消费的下降,是因为新兴中产阶层受到政策环境的挤压。房地产价格、汽车价格和收入税率居高不下。中国的政策而不是中国消费者或家庭的特质,导致了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和消费萎缩。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说得更直接: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但老百姓感受到的财富效应打了很大的折扣。因为土地的升值,资产的升值,还有国有企业的利润由政府掌握,老百姓很难分享。

  2009年的收入格局即证明了陈志武的说法。2009年的中国财政继续了近十年来的趋势,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不仅超过经济增长,而且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全年预算内财政收入68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超过GDP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8%,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8.2%,分别比财政收入增长低2.9和3.5百分点。

  怎么办?夏斌出的招儿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减税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金融创新搞活消费信贷,积极培育扩大居民消费能力的资本性收入来源。“眼前,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巨大投资中,应该充分做到让利于民。只要是有盈利、能赚钱、政府规划必须要搞的项目包括大型项目,应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可设各种金融产品,鼓励民间资金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尽可能减少地方政府发债。”

  除了这些常规思路外,他还提出,解决中国居民消费问题,要算大账,不仅要算财政部的收入账,更要算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收入账,可以通过制度改革,以释放更大的消费能量。2008年,国有企业净资产高达170万亿,平均每个国民1.29万亿,且都是优质资产。从2007年起,国家仅开始在央企实行少量比例的资本分红制度。“应进一步要求,对地方国企、金融企业中国有股份也要一视同仁,制定相关制度,实行资本分红;修订有关规定,实行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分红资金统一纳入财政各级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或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无独有偶。博鳌论坛上,陈志武也建议,把国有资产的股权设立国民权利基金,把股份均分到13亿的中国公民手里,大家以后每年可以收到国民权利基金的分红,家里可以花的钱因此而上升。(记者董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