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大宗商品市场需理性回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大宗商品市场需理性回调
2010年04月12日 14:0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临近全球政策调控窗口之际,加之商品涨幅过大,笔者认为商品市场若没有合理回调,投机资金将强行将价格推升到更高水平,从而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健复苏,甚至令处于脆弱复苏期的经济雪上加霜。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着实令人惊叹,CRB商品指数从2008年7月的614点下跌至2008年12月的最低322点,半年跌幅达47.6%;更令人惊叹的表现还在其后,伴随着高失业率、经济是否真复苏的怀疑、通货膨胀的预期,商品价格自2008年12月底开始大幅反弹,CRB指数从322点反弹至2010年1月最高504点,一年涨幅达到56.2%,且年内大多数时间没有出现大级别回调。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也于2009年2月触底后从6470点反弹至目前11000点附近,涨幅高达70%。

  一段时期内涨幅如此巨大,是否预示着未来将会有更大涨幅呢?历经十几年的投资风雨,笔者对此次反弹的后续动能持谨慎态度。虽然不排除大宗商品价格有继续上涨可能,但未来大空间需要用更长时间及更曲折的波动来完成,因而对于当前行情,投资者更要谨慎,不宜盲目看涨。

  笔者从宏观经济、汇率、气候、商品分类等几方面分析未来大宗商品走向的风险因素:

  首先,全球宏观经济因素貌似明朗,政策退出声音此起彼伏。纵观各国大多数主要经济数据(除去美国失业率屡创新高外),自2009年初以来几乎都是利好;由于各国救市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导致货币流动性泛滥,不少资产价格急剧大幅反弹甚至回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救市效果刚刚体现,通胀预期立即抬头,全球资产价格上升又有望开启新的泡沫。鉴于新的泡沫预期,各国纷纷讨论政策退出方案,以澳大利亚与印度等国家为首,使用了加息压制通胀手段。笔者认为各项政策都有利弊之处,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在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时,新的资产价格泡沫需要及早压制。单从资产价格上涨的速度上反向猜测,未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可能在2010年三季度以前加息以平抑价格,退出政策因素中线利空大宗商品走势。

  其次,美元指数开始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2009年11月底笔者曾撰文指出,美元指数将于75点附近开始反弹、大宗商品或同步上涨几个月;时至今日,美元站稳80上方,笔者认为美元将继续上涨甚至创出新高开启大反弹格局,大宗商品与美元同步上涨的联动将在4月结束,美元继续上涨将会对大宗商品产生强压制效果。同时,近期美国力劝人民币升值也加大了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影响商品走向的关注度。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开始改革,到2008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接近20%,但2008年7月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6.8附近。未来人民币升值对期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进出口品种上,人民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短期会对国内期货市场大豆、铜、橡胶等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品种价格形成压力;但中长期来看,将造成期货市场外强内弱局面,增加国际商品进口,有利于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这又会拉动国内相关商品价格涨势。综合分析,美元上涨压制商品价格,但若人民币升值将使商品市场呈现先抑后扬态势。

  再次,近期变化多端的气候因素带给商品期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例如,智利地震直接拉高铜价、中国西南干旱促使粮农作物及橡胶价格上扬、印尼地震影响了油脂类价格走势。虽然气候的短期变化不足以造成商品长期供需矛盾,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波动也会加剧,行情难以把握。

  最后,大宗商品走势分化日趋严重,板块轮动开始出现。就国内期货市场主要商品而言,铜价及橡胶价是此次复苏行情的引领者,已经反弹至2006年-2008年的长期盘整区域,不少投资者认为未来两大龙头商品将创出新高。而农产品由于季节性、产量及控制CPI等因素,长期在底部盘整,原油等能源类工业品的涨幅也相对有限。近期商品各板块品种已经开始出现强弱转化。笔者认为,一旦强者转弱,弱者转强,对整体商品指数并非利多,需要谨慎。

(刘炳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