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需转变 应加大力度维护职工权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企业管理制度需转变 应加大力度维护职工权益

2010年06月25日 12: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54分报道,今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频繁发生劳资纠纷,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纠纷表面上看是劳资矛盾的激化,更深层次则是长期以来以廉价劳动力吸引资本的发展模式遇到了新的问题。

  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该如何转型?政府、工会、社会组织在转型过程中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最新一期《半月谈》的专题报道:《工人维权倒逼中国发展转型》,详细情况来看中央台记者徐杰峰对《半月谈》执行主编王永前的采访。

  徐杰峰:最新一期《半月谈》推出了专题报道《工人维权倒逼中国发展转型》,请问半月谈为何会关注这样一个话题?

  王永前:今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频繁发生劳资冲突,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冲突表面上看是劳资矛盾的计划,更深层次则是长期以来,以廉价劳动力吸引资本的发展模式遇到了新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半月谈》杂志专门派记者深入到沿海地区,深入调研劳资关系与经济发展转型问题。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尽管我国发展模式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但不能等、更不能停而是必须加快要在转型中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并切实保障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工会和社会组织必须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中国转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才能真正良性发展。

  徐杰峰:正如您刚才所言,工人维权折射出的是传统发展模式遇到的瓶颈,那么未来我们应该如何转型呢?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王永前:从企业内部管理来讲,只强调效率而忽视职工权益的这种管理制度,在欧美国家早已被淘汰,却在我国部分企业很受推崇。我国制造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不能一味追求制度管人。对于职工的诉求,情感的缺失、生活困难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应该加以人性化的关注,且应该把员工的精神福利视作企业运作必须支付的正常成本。如果企业仅仅注重利益最大化,沿用简单粗暴式方式的管理员工,员工必然会受到无形的精神损害,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和归属感,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

  从产业模式来讲应该摆脱对超时劳动和低价劳动的依赖,改变居于全球产业链最低端的局面。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还试图继续维持低价劳动力付出的发展模式,那么中央呼吁多年的内需经济和转变发展方式将无从实现,因此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这是一个没有商量余地的问题。

  徐杰峰:在转型过程中,当前的劳资矛盾还会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如何保障产业工人的权益,政府、工会和社会组织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王永前:应该说有的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对所辖的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脱节,这样就会使工人的权益缺乏有效的保障。不少企业用工超时、非人性化管理还有精神保障设施不健全,这些弊端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纠正,甚至把工人给企业管理表面上看得了利润,甩掉了管理上的包袱。实际一些问题和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一旦出现极端的事件还得记在政府的头上。

  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应该在社会管理机制配套,包括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以及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维护广大职工正常的经济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活权益,而企业职工的权益要想表达有利,工会无疑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遗憾的是一些工会从属性定位上是职工组织,实际上更像政府或企业的一个部门,很少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各级工会要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在监督企业方面履行好职责。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