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乐观”攀升 大盘或将进入震荡期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A股“乐观”攀升 大盘或将进入震荡期
2009年07月21日 07:3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继上周五连阳后,A股20日没有任何悬念再次昂首向上,沪指大涨77点。据机构分析,目前国内股市的持续上行的一个基本的心理动因是,预期宏观经济已经或正在复苏。

  机构提示,实际上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经济复苏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国内监管层对过度流动性进入房地产和股市的担忧正在生成,所以大盘很有可能进入大幅震荡期

  指数跟着乐观预期攀升

  20日,个股活跃度较高,从盘面看,有色金属板块大涨逾7%,煤炭板块涨幅逾6%。资源股中特别是有色金属股极为强势。煤气供水、水上运输、稀缺资源等板块涨幅居前,供水供气、传媒娱乐、船舶制造、石油、钢铁等板块业有不错表现,而房地产、旅游、银行、零售、证券则表现相对疲软。

  对于20日A股市场走势,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关键因素是,全球性经济复苏、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使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暴涨,也就为A股市场的涨升行情提供了积极的做多题材,有色金属股的涨升就是如此。据中金公司分析,目前国内股市的持续上行,有着一个基本的心理基础,也就是经济已经或正在复苏。中金公司表示,目前预期已经基本实现,这从半年度的宏观经济数据上可以得到佐证。故这一份半年数据更多是一种利好兑现,是对过去强势的一种解释,而未来宏观政策究竟向哪个方向进行微调是值得市场关注的。

  招商银行的有关分析人士也表示,在实体经济并未明显复苏的情况下,房市和股市成为了实现资金保值需求的两大最为直接和最为简洁的途径。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在保值需求的欲望下,股市走出了极为强劲的、脱离基本面的连续上涨之势。

  增量资金流入局部洼地

  “从最近两周的交易看,增量资金填补估值相对较低的板块是催热行情的一个直接动因。”中信证券分析师鲁军表示。

  中信证券最新报告称,从市场的交易状况看,虽然近期指数创出新高,但交易量并未见到萎缩,这里面不乏资金调仓因素的存在。7月15日,伴随着股指的继续走高,成交再度创出天量,其中沪市成交2196亿元,深市成交1141亿元,两市成交总金额创2007年6月以来的新高。20日,这样的高交易量继续保持。高换手率的背后,是各路资金转换节奏的加快。

  银河证券表示,金融板块中的保险、券商股相比银行股也出现洼地,资金亦有重新流入的痕迹。博时精选基金认为,银、保、券等三个板块未来仍是受益板块。银行和保险公司会受益于降息周期的结束和对未来加息周期盈利改善的预期,券商则将直接受益于股票市场的全面活跃。鹏华基金则表示,更看好券商股未来的表现。

  一些基金认为,今年以来,大消费领域除了汽车板块,其他上涨幅度都不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值洼地,一旦一些公司基本面超越预期,甚至只是一个传闻,这些公司的股价就会出现短期的猛烈上涨。

  机构发现,持续数日的有色金属、煤炭行情出现逆转,有色金属、煤炭石油板块内的资金流出最为明显,而沉寂一两周的金融板块,出现了31亿资金流入的迹象。数日间,钢铁、新能源等一季度表现强劲的股票,出现了速涨行情,不过热点的轮换也很快,有些资金借机减仓的路径相当明显。

  大盘即将进入大幅震荡期

  由于前期给市场带来动力的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而政策上的利好将逐渐减少,甚至货币政策还有可能出现微调。所以,以上因素可能会引发大盘较明显的震荡整理。

  日前,央行已通过相关表述透露出一个忧虑,由于大规模信贷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可能已经进入股市和房市。可以预期下半年政策在全力保增长同时会更加突出调结构,在严格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会关注货币信贷超常规增长可能引发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

  “政策面上的这种担心一旦上升,货币政策就有可能进行微调,A股持续上行的走势将必然要受到限制,至少会加大指数的大幅起伏。”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刘云表示。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流动性对行情的推动已经从信贷漏出阶段进入到储蓄活期化阶段,货币政策微调短期不改流动性充裕。但值得指出的是,财富效应是储蓄活化趋势指标M1、M2滞后于大盘的重要原因,其中产生的流动性增量具有不稳定性。报告表示,流动性增量的不稳定性将加剧后市的震荡。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称,虽然财富效应导致的储蓄活期化正在成为行情火爆的推动力,但其背后市场的驱动因素却在减少,这种背离提示了目前大盘即将进入大幅震荡期。(记者 方家喜)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