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的最大软肋:“不差钱”变“差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当前市场的最大软肋:“不差钱”变“差钱”
2009年12月23日 1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2月份新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出,导致了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挤出效应充分显现,资金抑制已成为影响近阶段股市的最大因素。

  就目前现状而言,至少短期内新股发行还是会很快,流动性也不会一下子宽裕起来,再加上银行股再融资压力犹在,这也就意味着“不差钱”的局面难以在年初再现。

  目前大家都希望看到,明年扩容会恢复常态。同时,随着新年开始,银行会像以往一样开始大规模投放资金,这样流动性宽裕局面就会再次出现,股市也就能摆脱低迷,重新走好。

  对于近期A股的下跌,市场有很多解释。譬如有人提到,这与美元走强有关。随着美元反弹,国际商品及股市价格都出现了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境内市场产生了拖累。不过,近期不但美元在涨,国际商品及股市却并未下跌,而是出现了有力度的反弹。按理,如果时下A股下跌是源于没有反弹的话,那么在全球市场的推动下,这时候它也应该反弹了。

  持续疲软源自供求失衡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A股如今的表现依然疲弱。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是今年以来最高的,大中型企业的业绩改善也很明显,同时无论是生产者价格指数还是消费者价格指数,都还处于低位,这就是说并不存在通胀压力。再看股市本身,股市仍明显低于今年8月份水平,平均市盈率也不高。所有这些都表明,市场基本面依然向好,因此,这些方面并不存在要大幅度下跌的理由。但是,股市在这个时候却是一路下行,究竟为什么呢?

  客观而言,是股市遇到了资金抑制,也就是供求关系失衡。在某种程度上,市场也可把股市涨跌与供求关系直接挂钩,将上涨看作是资金供应充分的结果,而下跌则是由效资金不足而股票供应过量所导致。考察今年以来的上涨行情,用一句多少有点调侃的词语来形容,就叫“不差钱”。不过,这种“资金推动型”行情,很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8月份,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要进行“动态微调”,就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投资者担心,如果这意味着银根将收紧的话,那么股市就该到头了。不过,事实证明,当时所说的“微调”,更多是表了个态而已,具体的操作是随后慢慢进行的,这样也就有了9月份以来股市的反弹上行。

  扩容再融资提速 资金挤出效应显著

  但是,到了12月份,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从10月份开始不断减少,而央行则一直没有放松过回收流动性的力度,这样市场上的流动性就不再像以前这样宽裕了。这种状况,不可能不影响到股市,而也就在这个时候,股市扩容开始加速。从6月份恢复IPO以后,扩容节奏就不断提高,加上再融资的大规模推进,到年底的时候已经对市场形成了不小的供给压力。而12月份新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出,这就更给市场产生了非常现实的资金分流,导致了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挤出效应充分显现,如果说这些都只是导致即期供求失衡的话,那么,此刻投资者还不得不留意明年商业银行为提高资本充足率而需要进行融资的问题,因为这将带来上市银行实施超大规模的再融资。分析显示,届时二级市场很可能需要为之提供5000亿元的资金,即便最后只提供了2500亿元,这个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很明显,资金抑制已成为影响近阶段股市走势的最大因素。于是,大家对后市只能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了。

  市场摆脱低迷关键

  在于资金面重回充裕

  时下,大家都希望看到,新股的超速发行状况在年内能结束,明年扩容会恢复常态。同时,随着新年的开始,银行会像以往一样开始大规模投放资金,这样流动性宽裕的局面就会再次出现,而由此必然导致供求关系复归平衡,股市也就能够摆脱低迷格局,重新走好。当然,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并非不存在,但就目前现状而言,至少短期内新股发行还是会很快,流动性也不会一下子宽裕起来,再加上银行股再融资压力犹在,这也就意味着“不差钱”的局面难以在年初再现。换个角度来说,怎样有效地改变资金抑制这个当前股市的软肋,使得股市不再受供求失衡的困扰,恐怕是当前市场各界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这远比简单地从外部市场寻找大盘下跌的原因,幻想股市过了年就会上涨有意思得多。(申万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