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产能过剩必须放开管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解决产能过剩必须放开管制
2009年12月25日 13:4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管理层再次重拳出击。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支持重点产业调整和抑制产能过剩。指导意见指出,银行要严把信贷关,禁止对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中的企业和项目盲目发放贷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愈发完善,在政府相关政策规划中,使用“禁止”这种严厉的词语,已经越来越罕见。事实上,2005年开始国家就对产能过剩问题发出预警,时至今日,产能过剩俨然已成为困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痼疾。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指出,中国有接近70%的产能,但国内只有35%的消费,剩下35%就是产能过剩。10月份,国务院九部委联合直斥产能过剩问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使用了“刻不容缓”描述此类问题。

  到底是谁制造了产能过剩?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市场经济本来就应该是买方市场,适度的过剩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另外,由于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一旦某个领域出现过剩,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趋利的资本会蜂拥而出,市场会自动实现平衡。从表面上看,美国的过度消费是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但从深层次看,当前的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行政权力过多介入市场———行政力量过多地干预经济运行、越位管制,资源配置的主体并没有真正转向市场。由某些官员拍着脑袋来审批资金和项目,许多决策都违背市场法则、背离实际情况;各地在北京“跑部钱进”现象的广为人知,是这一弊端最为明显的表现。产能过剩这个伪问题之所以到现在还占据着各大媒体新闻的头条,恰恰反映出在我们的经济中,计划的成分依然过重。

  以产能过剩十分明显的钢铁业为例。2005年,政策放开非公资本大量进入投资领域,民间投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造成了一轮表面上由民间投资主体投资热引发的产能过剩。2002年,国内的粗钢产量只有1.8亿吨,其中民企产钢3000万吨。2007年,国内粗钢产量跃升到4.9亿吨,其中民企产钢2亿多吨。5年中,2/3的钢铁产能增量来源于民营钢铁企业。但其背后的实质,是因为钢铁行业原本是民间资本不得进入的垄断领域,在行政管制下供给长期不足,企业自然可以获得垄断利润,对于民间资本有着无比的吸引力。另外,由于钢铁行业对地方政绩拉动巨大,一旦放开,地方政府自然会将民资引进相关领域,双方一拍即合,项目层出不穷。可以说,钢铁业的产能过剩,是对从前行政力统治产业的报复性反弹,也由于上下游产业链没有完全市场化,导致扭曲集中体现在这一个行业。

  产能过剩现实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多是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而产能不过剩的行业则多数被垄断企业控制。当前宽松的财政政策,更是推动大量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流向国有企业和垄断产业,助推这些企业越变越大,不断吞噬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而民营资本只能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寻求利润,出现一方享受高额垄断利润、一方扎堆投资产能过剩的不公平状态。

  正是由于经济管理职能的错位和越位,造成了当前产能过剩的状态。如果不能放开管制、放宽行业准入,而只是通过行政力“禁止”“惩罚”,那么民间投资要么继续停留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从而损害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要么就在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转而逐利于股市和房市、助长资产泡沫的形成。只有行政权力真正做到“退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做到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一视同仁,才能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活跃民间投资,加强实体经济,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

  (王莹 上海 学者)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